第十二章 漕帮秘辛
青莲话音方落,苦水河突然翻涌如沸。那些沉没百年的漕船残骸竟自行重组,在河心拼成一座水上堡垒。堡垒中央升起一面绣着“漕”字的大旗,旗杆却是半截折断的龙骨。
“是祖师爷的镇河舰!”赵老伯激动跪拜,“它感应到真正的传人了!”
明心纵身跃上船舰,甲板在脚下发出吱呀声响,仿佛在诉说尘封的往事。他在舵轮旁发现一具玉化的骸骨,骸骨手中紧握半块虎符——正是漕帮失传百年的“调水令”。
青莲轻触虎符,额间莲印与符上刻痕共鸣。霎时,整艘船舰大放光明,舱室内浮起无数光影,重现着漕帮鼎盛时期的景象:千帆竞渡,号子震天,苦水河上运载的不是私盐,而是救济灾民的粮草。
“原来漕帮本是义军...”明心在光影中看见苦水道人年轻时的模样,那时他还是漕帮少帮主,为救饥民私自开仓,才被朝廷诬为逆贼。
突然,船身剧烈摇晃。水底冲出十余条黑影,竟是穿着前朝服饰的水鬼!它们抬着一顶猩红轿子,轿帘掀处,端坐着一位凤冠霞帔的女子——正是姚老夫人年轻时的模样!
“漕帮逆贼,还不伏诛!”女鬼尖啸,河面瞬间结冰。
青莲白绫飞舞,金莲过处冰层碎裂:“你才是篡位者!当年是你毒杀老帮主,嫁祸苦水道人!”
女鬼狂笑,面容在年轻与苍老间变幻:“是又如何?如今整条水道都在我掌控之中...”她突然掀开轿底板,下面竟堆满刻着倭文的火药桶!
明心立即催动心灯,灯光照出火药桶上的印记——与官银咒文同出一源。他瞬间想通关键:姚家借漕运之便,在沿河要隘埋设火药,一旦引爆,半个行省将化为汪洋!
“没用的。”女鬼得意洋洋,“这些火药以怨念为引,你们修真者的法力只会...”
话未说完,青莲突然割破手腕,金血滴入河水:“那就用镇河灵童的血来净化!”
金血入水,整条苦水河变成璀璨的金色。水底升起无数光点,都是百年来被镇压的漕帮英魂。它们环绕船舰飞舞,渐渐凝聚成苦水道人的虚影。
道人虚影轻抚青莲发顶:“孩子,辛苦你了。”转而怒视女鬼,“师妹,你还要执迷到几时?”
女鬼发出凄厉哀嚎,周身黑气溃散,露出原本清丽的容颜:“师兄...我只是...想让你多看我一眼...”
原来当年她因爱生恨,勾结朝廷陷害漕帮,殊不知自己也被倭寇利用。那些火药不仅是对付朝廷的武器,更是倭寇入侵的信号!
突然,东南方升起三支响箭——倭寇提前发动了!
明心当机立断,将调水令按在舵盘凹槽处。整艘镇河舰发出龙吟,沿河所有支流同时改道,形成巨大的水阵。心灯光华顺着水脉蔓延,所过之处的火药桶尽数失效。
青莲跃至舰首,白绫化作千丈长绢:“漕帮子弟听令——护我山河!”
金色河水冲天而起,在空中结成“正本清源”四字。沿岸百姓见状,纷纷拿起锄头渔叉,自发组成抗倭义军。
女鬼看着这幕,突然泪流满面。她取出半块玉佩——与青莲那枚正好是一对:“师姐...对不起...”
原来她与青莲的前世本是师姐妹,共同守护水脉。因一念之差,酿成百年悲剧。
在倭寇战船出现的刹那,女鬼化作白虹贯日,与敌舰同归于尽。爆炸的强光中,苦水道人虚影轻轻抱住她消散的魂魄:
“来世...莫再走错了...”
河水恢复平静时,朝阳正好升起。明心与青莲并肩立在船头,看见新生的苦水河上,无数白莲托着英魂升向天际。
而更大的阴影,正随着倭寇的溃逃悄然逼近——那些散落的倭文密件显示,这场阴谋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庞大...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