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暗流涌动
苦水河重归清澈的第七日,河面飘来第一具浮尸。
是个漕帮打扮的汉子,心口插着半截倭刀,刀柄系着明黄绸缎——来自大内。尸身被河水冲上塾馆前的石阶,右手紧攥着烧焦的旗角,依稀能辨出“清君侧”三字。
“是义兄的旧部。”青莲认出汉子耳后的刺青,“他们在京城行动了。”
明心以心灯照尸,残魂映出骇人景象:京城九门紧闭,护城河漂满尸体。皇城上空笼罩着黑雾,雾中隐约可见龙形挣扎。更可怕的是,文武百官如提线木偶般在街上游荡,每个身后都连着倭寇咒术的黑线。
赵老伯剖开尸体胃囊,取出一枚腊丸。丸中密信写着祭天大典的真相——倭寇要在冬至日血祭皇帝,用真龙之血完全激活万魂幡!
“必须赶在冬至前进宫。”明心望向北方。心灯感应到龙气正在衰减,如同风中残烛。
当夜三人乘舟北上,苦水河竟一夜贯通京杭大运河。黎明时分,漕船已驶近天津卫。尚未靠岸,就闻见浓烈的血腥气——整座卫城死寂无声,城头飘着倭寇的十六瓣菊旗。
“来晚了...”青莲握紧镇岳剑。剑身震颤不已,感应到冲天的怨气。
突然水面炸开,数艘铁甲舰破浪而出。舰首站着个戴天狗面具的武士,手中太刀沾满鲜血:“恭候多时了,镇河灵童。”
明心催动心灯,灯光照出武士真身——竟是本该镇守山海关的总兵!他的铠甲下爬满咒虫,显然已被完全操控。
“小心水下!”赵老伯抛出符纸。纸入水即燃,照出密密麻麻的水鬼。它们穿着前朝官服,脖颈都系着倭寇符咒。
青莲挥剑斩向水面,剑光过处水鬼尽散。但更多的傀儡从城中涌出,其中竟有熟识的面孔——那个总在苦水河打渔的老王,那个爱听明心讲学的秀才...
“他们被炼成了尸傀。”明心不忍下手。心灯映出傀儡们痛苦的灵魂,在咒术束缚下哀嚎。
天狗武士狂笑着挥旗,所有傀儡同时扑来。危急时刻,运河突然倒流,万千莲魂自水底升起。苦水河历代灵童的英灵结成莲花大阵,暂时困住敌人。
“走!”青莲劈开一条水路。三人趁机冲进卫城,却在城心看见更可怕的景象:百姓被铁链锁在祭坛上,胸口插着通往京城的管道——倭寇在用生魂喂养万魂幡!
祭坛中央供着半张河洛图,与青莲额间的另半张产生共鸣。当她靠近时,图纸突然合并,显现出完整的地脉网络。图中标注着七个红点,组成北斗炼魂阵!
“原来如此...”明心冷汗涔涔。倭寇要在七个龙脉节点同时血祭,让万魂幡与华夏地脉完全融合。而最重要的天枢位,正是紫禁城!
突然万魂幡黑光大盛,被囚的龙魂发出悲鸣。青莲感应到皇帝正在龙椅上挣扎,倭寇国师手持匕首步步逼近...
“来不及走水路了。”她斩断锁链释放百姓,将镇岳剑插进祭坛。圣剑与河洛图合力撕开空间裂缝,露出紫禁城的倒影。
裂缝那端,国师举起淬毒匕首:
“恭请陛下...献祭!”
就在匕首落下的瞬间,明心三人纵身跃入裂缝。而运河上的莲花大阵,正在尸潮冲击下逐渐消散...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