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夕阳红
文/泉水
层嶺雾遮住,
万径水缠绵。
孤舟独自泊岸,
赏月望蓝天。
曾共朝阳似火,
也伴烈日当雨,
云卷云舒连。
入夜清辉送,
柳下问红莲。
星河转,
霜露冷,
观田园。
夕阳无限好看,
暮色染江边。
地动天轮年年,
世道千回百变,
沧海论桑田。
若问今所事,
泉水在人间。
水调歌头 登乳源云门山
文/泉水
雾锁塔尖透,
风软月深秋。
倚栏仰望碧宇,
惊入万丈楼。
幽峪天桥越过,
站望青峰云上,
尽观瀑布流。
此处云门顶,
绿海万层眸。
鸟飞涧,
仙驾到,
梦神游。
丹霞山嶺连天,
五彩斑斓收。
愿借一轮皓月,
捎去中秋祝愿,
岁岁乐无忧。
若有重逢日,
相见在云头。
水调歌头· 中秋怀友
文/泉水
夜静碧天阔,
明月照平畴。
天赠岁月长寿,
情义泰山眸。
水汇三江深远,
亦赏祖国繁盛,
花好月圆投。
此夜中秋悦,
为我寄情柔。
中华秀,
红星亮,
日美收。
纵然尘途各异,
牵挂系心头。
愿尔青春美丽,
如意吉祥康泰,
喜乐神仙游。
更有鸿运至,
岁岁有福酬。
10月10日。
三阕“水调”寄情怀——评泉水《水调歌头》组词
泉水的这三首《水调歌头》,以“山水”“岁月”“情谊”为脉络,在古典词牌的韵律里,织就了一幅兼具自然之美、人生之悟与友朋之念的画卷。三阕词各有侧重却气韵相通,既见词人对天地景致的细腻感知,也藏着历经岁月沉淀的通透心境,字句间尽是“以词寄情、以景抒怀”的从容。
一、《夕阳红》:岁月沉淀里的“人间清醒”
《夕阳红》以“层嶺雾遮”“万径水缠”开篇,勾勒出一幅朦胧悠远的山水画卷。“孤舟泊岸、赏月望蓝”的闲逸场景,与“曾共朝阳似火、也伴烈日当雨”的过往形成对照,将人生从炽热到从容的轨迹,融于“云卷云舒”的自然意象中。上阕借“朝阳”“烈日”“清辉”写时光流转,下阕“星河转、霜露冷”转而聚焦当下,以“夕阳无限好看”破题,打破了“夕阳西下”的悲戚,赋予暮年“暮色染江边”的壮阔。
最妙的是结句“若问今所事,泉水在人间”。词人以“泉水”自喻,既呼应笔名,更藏着通透的人生态度——历经“地动天轮”“沧海桑田”的变迁后,不追往昔的炽热,不叹岁月的更迭,只如泉水般安守人间,从容度世。这份“人间清醒”,让全词的“夕阳”意象有了温度,不是落幕的怅惘,而是沉淀后的安然。
二、《登乳源云门山》:山水画卷中的“仙意与祝愿”
此阕词是一次鲜活的“登山记”,却写得仙气缭绕、意境开阔。开篇“雾锁塔尖透,风软月深秋”,以“锁”“透”二字写雾与塔的交融,“软”字状秋风的温柔,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云门山深秋的清幽。上阕“倚栏望碧宇”“天桥越幽峪”“尽观瀑布流”,以移步换景的笔法,将登山所见的“万丈楼”“青峰云”“绿海眸”铺展开来,画面感十足,读之如身临其境。
下阕“鸟飞涧,仙驾到,梦神游”,笔锋一转,从实景转入虚境,将登山的沉醉化作“神游”的仙意;“丹霞连天、五彩斑斓”又拉回实景,虚实交织间,更显云门山的奇绝。结句“愿借一轮皓月,捎去中秋祝愿”“若有重逢日,相见在云头”,则将山水之乐升华为对亲友的惦念,让雄奇的山景中,多了份柔软的温情。
三、《中秋怀友》:明月清辉下的“赤子之念”
《中秋怀友》以“夜静碧天阔,明月照平畴”的清朗夜景开篇,紧扣“中秋”时令,将“明月”这一经典意象,化作情谊的载体。“天赠岁月长寿,情义泰山眸”“水汇三江深远,亦赏祖国繁盛”,词人将“情义”与“家国”并置,既写对友人“泰山”般厚重的情谊,也融着对“祖国繁盛”的喜悦,格局开阔。
下阕“中华秀,红星亮,日美收”,以凝练的笔触勾勒时代气象,继而回归“尘途各异,牵挂系心头”的私语,从家国情怀自然过渡到友朋惦念。“愿尔青春美丽、如意吉祥、喜乐神仙游”的祝愿,直白真挚,没有雕琢的辞藻,却如中秋明月般澄澈温暖;结句“更有鸿运至,岁岁有福酬”,将这份祝愿落到实处,满含对友人最朴素的期许。
三首词虽写“夕阳”“登山”“怀友”三类题材,却有着一致的底色:以自然为镜,观照人生与情义。词人善用“雾”“月”“山”“水”等意象,既贴合《水调歌头》词牌的疏阔意境,又将个人心境、家国情怀、友朋之念自然融入,不刻意、不堆砌,如泉水般自然流淌,读来既有古典词的韵律之美,又有当代人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