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百年之契
扬州鼎在归墟深处发出悠长嗡鸣,鼎身的星图与明心胸口的龙珠共鸣。他伸手轻抚青铜鼎沿,指尖触到的不是冰冷金属,而是温润如玉的质感——那是青莲沉睡的龙息在鼎内流转。
“第一年。”
明心在鼎前结庐而居。每日以心灯温养鼎身,看着青莲的魂魄在鼎中渐凝成形。某日潮汐异动,八岐残存的魔气试图反扑,却在接近扬州鼎时被鼎内飞出的金莲击碎。那莲花没入明心眉心,化作一缕青丝系在他腕间。
“第十年。”
戚继光的曾孙驾船寻到归墟外围。明心分出一缕神识相见,赠他九鼎拓片。三年后,戚家军依拓片所载,在东海布下九鼎虚影大阵,倭寇再难近岸。
“第三十年。”
明心发现归墟在缓慢移动。他循着轨迹来到归墟边缘,看见海底裂谷中沉睡着另一尊豫州鼎。当他试图靠近时,鼎内传出熟悉的龙吟——竟是赵老伯的魂魄在守鼎!原来当年他舍身化长城后,一缕残魂被徐福后人收于此鼎。
“第五十年。”
青莲在鼎中翻了个身。这个细微的动作让整片东海泛起金辉,沿岸渔民皆见“海生莲华”的异象。明心通过龙珠听见她的梦呓:“呆子...又瘦了...”
“第七十年。”
八岐大蛇在富士山彻底苏醒。它冲破封印那日,明心不得不离开归墟前往镇压。临行前他将心灯留在鼎旁,归来时却见青莲的虚影正持灯与魔气对抗——即便在沉睡中,她仍在守护他留下的东西。
“第八十年。”
明心在镇压八岐时受伤,靠在鼎边调息。朦胧中有人为他擦拭血迹,醒来只见鼎沿系着条新编的莲花结。此后每年腊月,鼎旁都会出现祛毒的药草。
“第九十九年。”
归墟突然开启,几个倭寇阴阳师潜入。明心正要出手,扬州鼎却自行开启。青莲的魂魄踏鼎而出,素手轻扬间,来敌尽数化作石像。这是百年来她第一次显形,虽只有一炷香时间,却为明心补好了破损的衣袍。
“第一百年的冬至。”
海底传来九鼎共鸣,扬州鼎的封印开始解除。明心整理衣冠时,发现百年来留下的皱纹与伤痕竟全部消失——原来青莲一直在用龙珠为他续命。
鼎盖开启的刹那,东海升起彩虹。青莲自鼎中踏出,额间莲印已与龙珠完全融合。她伸手轻触明心胸口,那里浮现出与她一模一样的莲印:
“这次,换我陪你走剩下的路。”
归墟深处,另外八尊鼎同时发出呼唤。新的征程,正要开始。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