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盛经开区青年片区小微企业联合基层工会会员陈世良
中华巨星
文/陈世良 重庆
巨星陨落杨振宁,物理学界称真神。
定义宇宙物理学,诺贝尔奖培养皿。
无限可分毛粒子,探索奉献满天星。
两妻爱助跋灯塔,百零三岁稀罕人。
2025年10月19日於重庆万盛青年镇。
平民视角下的巨星礼赞——评陈世良《中华巨星》
陈世良的《中华巨星》以基层写作者的质朴笔触,为杨振宁先生献上了一曲真挚的挽歌。全诗避开了晦涩的学术表述,用直白凝练的语言勾勒出科学巨擘的一生,字里行间满是普通民众对巨星的敬仰与缅怀,虽无雕琢之态,却有动人之诚。
首联“巨星陨落杨振宁,物理学界称真神”开篇即定调,以“巨星”“真神”两个极具分量的称谓,直白传递出对先生地位的尊崇。“巨星陨落”点明悼念背景,“物理学界称真神”则概括了其在领域内的至高声望——这份评价虽朴素,却精准呼应了杨振宁先生以“宇称不守恒”理论、“杨-米尔斯规范场”等成就奠定的物理学巨擘地位,开门见山且情感强烈。
颔联“定义宇宙物理学,诺贝尔奖培养皿”聚焦学术贡献与育人影响。“定义宇宙物理学”一句虽极简,却暗含对先生重塑人类对基本粒子世界认知的肯定,其提出的理论如同为宇宙物理搭建了关键框架。“诺贝尔奖培养皿”则是生动的比喻,既指他自身荣获诺奖的辉煌,更涵盖其对后辈的培育——从西南联大时期与同侪砥砺琢磨,到晚年回清华园授课育人,他确实为科学界输送了无数人才,成为科研火种的播撒者。
颈联“无限可分毛粒子,探索奉献满天星”选取标志性学术印记与精神内核。“毛粒子”是先生提出的著名物理概念,以此入诗既显专业性,也体现了对先生学术细节的关注;“探索奉献满天星”则将其一生的科研坚守与无私付出,化作“满天星”的意象——既指他的探索如星光照亮科学前路,也暗喻其奉献精神影响深远,如繁星般璀璨。
尾联“两妻爱助跋灯塔,百零三岁稀罕人”转向先生的人生侧面,让形象更显立体。“两妻爱助跋灯塔”客观提及家庭支持,第一任妻子杜致礼相伴多年、第二任妻子翁帆晚年相守,这份“爱助”恰如灯塔,支撑他在科研路上前行;“百零三岁稀罕人”则感慨其跨越世纪的生命长度,更暗含对他百岁仍心系中国科学发展的敬意——这位103岁逝世、晚年定居清华园“归根居”的智者,其生命本身就是一段传奇。
全诗语言通俗如话,却精准捕捉了杨振宁先生的核心标签:学术泰斗、育人先驱、坚守奉献、人生传奇。作为基层写作者的作品,它没有华丽辞藻,却以平民视角的真挚与质朴,完成了对科学巨星的独特悼念——这份发自内心的敬仰,恰是对先生“增加中国人自信心”这一生重要贡献的生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