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尘岸归舟
星海的余晖在身后渐暗,明心与青莲携手踏入扬州鼎开启的归途。鼎内时空流转,再见天光时,已站在苦水河畔的桃林外。枝头繁花正盛,仿佛他们离开不过一瞬。
“三年了。”摆渡的赵老伯撑着新舟靠岸,蓑衣上落满花瓣,“自那日海生莲华,苦水河就甜了。”
河面果真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青莲俯身掬水,掌心浮现出完整的河洛图——图中星位已与人间山河完美相嵌。她忽然轻笑:“祠堂井底的桂花酿,该启封了。”
姚家旧宅早已改建为书院,唯有古井依旧。当他们拍开酒坛泥封时,整座青铜镇的桂花一夜盛开。百姓们捧着新酿的甜酒来到河边,说是要敬河神。
明心在人群里看见许多熟悉的面孔:那个总偷听他讲学的哑童已成塾师,曾受姚家欺凌的孤女开了绣庄,连总兵府的哨塔上都飘着“戚”字旗。
夜深宴散时,青莲拉着明心登上苦水桥。桥柱新刻着镇河灵童与守道人的故事,最末一行小字墨迹未干:“是日河清,永绝倭患”。
“看那里。”她指向河心。月华倾泻处,九朵金莲托着扬州鼎缓缓旋转,鼎中沉淀着星海的辉光。历代守鼎人的虚影在鼎周显现,朝他们含笑作揖。
明心忽然感觉袖中微动。取出看时,是那枚系着青丝的莲花结正化作流光,没入青莲新裁的衣襟。衣料上便生出与河洛图同源的纹样。
“接下来去哪?”他拂去她发间落花。
青莲从怀中取出一封金柬。展开是戚继光的笔迹,邀他们共赴昆仑山的新祭天大典。而请柬背面,隐约透着八道青铜鼎纹——另外八尊守鼎人,正在那里等着。
晨雾再起时,乌篷船摇向对岸。艄公哼起古老的镇河谣,歌声里,整条苦水河的莲花都在朝船头颔首。
明心望着青莲被风拂起的衣带,忽然觉得这百年轮回、星海征战,都不过是为了此刻——与她同看人间春暖,共渡尘世长河。
船至中流,他轻声问:“这次可算渡了?”
青莲将一朵新采的莲簪在他鬓边,眼中有星河摇曳:
“渡了千年,才渡到这个清晨。”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