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昆仑之约
昆仑山的雪线在晨曦中泛着金辉,祭坛四周的经幡在稀薄的空气中猎猎作响。明心与青莲拾级而上,石阶两侧跪满了各派修士——自星陨之战后,修真界都已知晓守道人的真身。
“九鼎归位,天地重开。”昆仑掌教奉上青铜酒樽,酒液中浮着点点星芒,“这是用九鼎露水酿的...”
青莲接过酒樽轻抿,额间莲印突然大放光明。酒液在她唇边凝结成冰晶,坠地时竟生出七色莲台。观礼人群中响起惊呼,几位白发修士激动得浑身颤抖——这是古籍记载的“圣迹显化”!
明心望向祭坛中央,那里悬浮着九鼎虚影。当青莲踏上祭坛时,八道身影自鼎中走出:手持药锄的神农氏、披甲持戟的霸王、握着鲁班尺的公输班...历代守鼎人的英魂齐聚于此!
“丫头长大了。”豫州鼎中走出的赵老伯拍拍青莲肩膀,转身对明心眨眨眼,“没辜负老夫那盏心灯。”
祭典进行到一半时,天际忽然传来龙吟。三条真龙破云而下,龙首各悬一鼎——竟是失踪千年的荆州鼎、梁州鼎与雍州鼎!龙族长老化作人形拱手:“奉女娲娘娘法旨,送鼎归位。”
突然,九鼎同时震颤。鼎身浮现的星图投射到苍穹,显现出令人震惊的景象:被净化的虚空魔神残骸中,正孕育着新的生命!那些光点化作胚胎,在星云间轻轻搏动。
“它成了创世神...”明心喃喃自语。青莲却微笑着指向其中某个光点——那里面蜷缩着熟悉的蛇形,额间却生着龙角。
“八岐重生了。”她指尖轻点,那个光点便落入扬州鼎中,“这次,让它做个好孩子。”
祭典尾声,明心在祭坛边缘发现块残碑。碑文记载着补天时代的秘辛:女娲炼石时,曾将一缕情丝熔进补天石。正是这缕情丝,让他们世世相遇。
下山时,青莲突然驻足。她从袖中取出一对泥人——分明是当年苦水河畔,那个哑童偷偷塞给明心的。
“我一直留着。”她将泥人放在雪地上,泥人竟活了过来,手牵手走向云海深处。
明心望着她被山风吹红的侧脸,忽然想起星河深处那个约定。他轻声问:“接下来...”
青莲将扬州鼎化作簪子别在发间,眼中闪过狡黠:“先去尝尝老王头的桂花糕,再...”
她指向东南方,那里有座新起的灯塔:
“带你去见见,守灯塔的戚将军。”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