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霓虹渡口
乌篷船穿过水雾的刹那,都市的喧嚣如潮水般涌来。苦水河在此处被称作“流光渠”,两岸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将霓虹灯影投入河中,与船头那盏长明灯的柔光交织成奇幻的光谱。
青莲俯身掬水,掌心竟捞起串数据流凝成的莲花代码。“这是...”她轻触代码,眼前立即浮现出整个城市的地脉网络——纵横交错的电缆光缆间,依然流淌着古老的龙气。
船行至跨河大桥下,几个穿汉服的年轻人正在直播。当镜头扫过乌篷船时,直播间的弹幕突然变成金色篆文:“守道人归来了!”明心抬眼望去,看见大桥钢索上栖息着龙雀的数据投影。
“他们记得。”扬州鼎在青莲发间轻颤,鼎灵透过城市WiFi读取着历史档案。数字档案馆里存着苦水河的老照片,每张照片后都藏着段被AI修复的记忆:赵老伯的渡口、戚继光的海防图、甚至还有星陨之战的模糊影像...
船停靠在新修的仿古码头时,有位白发教授捧着平板电脑赶来:“终于等到你们了!”他展示的APP上,河洛图正以全息投影形式旋转,“我们用量子计算机模拟出了九鼎的运行规律。”
突然,城市灯光全部熄灭。不是停电,而是所有光源都汇向苦水河,在河面结成巨大的莲花星图。星图中浮起无数光点——是历代转世的守河人!他们有的穿着现代西装,有的披着未来战甲,却都朝着乌篷船躬身行礼。
青莲腕间的莲子手串突然散落。莲子滚落在码头地砖上,每颗都生长出微缩的时空门:门后可见昆仑修士在调试阵法,戚家军后裔在驾驶战机,甚至还有八岐转世的少年在星际学院读书...
“时代变了。”明心轻笑。他看见长明灯的光晕正在修复城市地底被污染的龙脉,而扬州鼎通过5G网络将净化术式传遍全球。
当第一缕晨光照亮CBD玻璃幕墙时,所有异象悄然隐去。青莲发现码头长椅下放着个快递盒,寄件人写着“赵老伯转世”,里面是九鼎模样的U盘。插入平板后,屏幕显现出女娲的新留言:
“第九次补天,需要代码。”
乌篷船再次启航时,船尾拖曳的数据流在河面织出二维码。扫码后是苦水河的VR重建项目,首页滚动着众筹名单——那些名字,与百年前岸上送行的百姓一模一样。
桥洞下,有个程序员朝他们挥手。他衬衫口袋里别着的钢笔,笔帽正是豫州鼎的造型。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