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行走的红色课,一场醉人的兄弟宴
文/石金超
从铁门关第二师渤海教导旅纪念馆,开始返程,火车轮轨轻响,载着石金超、田会生、孙立国三颗滚烫的心,一路向东奔回德州。马不停蹄又到了宁津,早一日归宁津的王长起兄弟,又带着我们参观了宁津“山东渤海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带着满满的收获,备好了一桌热宴。宁津田老师、张老师作陪,酒杯一倾,满室都是重逢的暖。
酒过三巡,话匣子顺着渤海教导旅的征程打开——从渤海湾畔的集结,到万里西征的风雪,那些浸透热血的故事,经我们你一言我一语,竟比席间佳肴更动人。我们聊“重走西征路”的心愿,聊踩着先辈足迹时心头的震颤,聊这场跨越山海的初心追寻,不仅是为触摸历史,更是为让教导旅“不怕苦、能打仗”的精神,在我们这代人心里扎下根。
没人劝酒,却都喝得酣畅。醉意里,分不清是酒暖了心,还是这份共怀初心的情谊太烈。这夜的宁津,没有客套的寒暄,只有革命故事里的热泪,只有兄弟间的掏心掏肺,只有对先辈的敬畏、对传承红色文化的心愿。一醉方休,醉的是重逢的欢喜,醒的是肩上的滚烫——这趟红色之旅,渤海精神的追寻,因这场接风宴,更添了份沉甸甸的意义。
临江仙.西征归来洗纤尘
文/石金超
记得西征风雨里,征鞍踏遍寒沙。归来谁为洗尘沙?簋中共腊味,盏里泛流霞。
话到沧桑声渐软,半生离合如麻。明朝又恐各天涯。今宵同把盏,醉里忘年华。
注:重走西征路归来,早一天回来的,宁津王长起兄弟为我们接风洗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