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何少波
一
今年中秋节的那天晚上,天上又没有月亮。妻子偎在窗台前望着窗外黑魆魆的天空,十分惆怅。
半晌,她才转过身来,叹息了一声,说:
“今晚的月亮,不出来了。”
我望了妻子一眼,没有说话。
但我的心里在想:自古至今,哪天晚上没有月亮?只不过都是乌云遮住了它的身影,遮住了它的光亮罢了。
我拉妻子在我的身旁坐下,示意她继续看电视。那时,中央台中秋晚会才刚开始。
我说:“乌云能遮得住天上的月亮,它能遮得住我们心里的月亮?”
又说:“没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能过得很诗意。”
妻子呆了呆,之后无声地笑了:“你还会自我安慰呢。”
我说:“对于生活中的种种无奈,你不是经常也如此吗?今天晚上,你怎么就较起真了?”
妻子说:“那我们索性作秀到底吧。”她起身到厨房拿出几块月饼来,摆在茶几上。
月饼很精致,图案也很美。我拿了一块,放在嘴里。可突然想起了什么:“不会是去年的月饼吧?”
妻子白了我一眼:“那早就扔啦!”她嘟囔,“去年的月饼即使不坏,今年吃,新月陈饼,有‘诗意’?”
我没有说话,望了望窗外,依然黑魆魆的,月亮没有出来。
“对,主角即使不在场,我们也能过得有诗意。”我说。
那晚,我们俩高高兴兴地吃着月饼,唠着磕,看完了那台中秋晚会。
二
忽然就想起去年的中秋节了。那也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晚上八点,中央台的中秋晚会照例如期开始,但是我没有任何的兴致。
我坐在沙发上,脑子里翻江倒海。我想起了张九龄的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想起了李白的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想起了张若虚的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想起了苏轼的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华民族是个爱月的民族,自古就有许许多多有关月亮的艺术创作,且历经千年而不绝衰。我自然也是热爱月亮的,比如,喜欢在月光下散步,聊天,吟诗,恋爱……我觉得没有月亮的世界不但难以想象,而且人们似乎也难以过活下去……但是我这样想着,睡意突然袭来,我打了一个呵欠,站了起来。
妻子问:“你不看晚会了?”
我说:“不看了。”
她说的当儿,电视上正有一轮银白色的大大的月亮,在蔚蓝的海面上冉冉升起。
“为什么不看了?”妻子兴致勃勃地问。
我说:“不看了。我对月亮,才不肯矫情呢。”转过身我指指屏幕,“看见假的虚的东西太多了,有点腻烦,心还劳累。”
“你不会麻木些,迟钝些?”妻子说。
我没有搭话,冲妻子一笑,就自己洗洗睡去了。
那晚,记忆中我睡得很死,并不曾有月亮入梦。不过第二天早上起来,却意外地发现西天还挂着半轮残月。我愣了一下,赶忙叫妻子过来。我们俩依偎在窗台前,默默地看了很久很久。
(2025年10月16日《河南通信报》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