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铸梦冰魂雪景
文/丹阳
当西伯利亚的风掠过松嫩平原,松花江便收起了盛夏的奔涌,以一袭冰甲静卧北国。那从天宫漫舞而下的雪花,不是冬日的落幕,而是冰城劳动者手中的序章——他们踩着晨雾走向冰封的江面,用钢钎叩击冰层的声响,奏响了哈尔滨冬日最铿锵的乐章。
取冰的汉子们裹着厚重的棉袄,哈气成霜的眉宇间却燃着滚烫的热情。冰层在他们手中裂开整齐的纹路,一块块晶莹的冰砖被绳索牵引上岸,像极了大自然馈赠的水晶。这些冰砖乘着重卡穿梭在城市街巷,从松花江畔到中央大街,从索菲亚教堂广场到冰雪大世界的工地,每一块都承载着冰城人“点冰成玉”的期待。没有谁会抱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正在为这座城市雕琢冬天的童话。
能工巧匠们是冬日里的魔术师。他们握着刻刀在冰砖上游走,指尖的寒气与心中的热忱交融,让冰冷的材质长出生命的形态。昨日还是棱角分明的冰块,今日便化作巍峨的城堡,塔尖刺破云层,仿佛能听见童话里的钟声;或是变成憨态可掬的雪熊,爪子旁还留着未化的雪粒,似在与游人捉迷藏;更有灵动的冰滑梯蜿蜒伸展,孩子们的笑声顺着冰道滑向远方,与彩灯的光芒撞个满怀。当夜幕降临,千万盏LED灯嵌入冰雕,冰的剔透与光的绚烂交织,让整个哈尔滨变成了流光溢彩的仙境——这哪里是冰雪的堆砌,分明是劳动者用双手编织的梦。
冰雪大世界的雪雕是这场梦的高潮。数十米高的雪塑挺拔矗立,既有“嫦娥奔月”的古典雅致,也有“航天火箭”的现代豪情,每一刀都刻着冰城的包容与进取。南方游客裹着借来的棉袄,举着手机记录眼前的奇观,镜头里的雪雕映着他们惊叹的笑容;外国友人捧着热乎的冰糖葫芦,在冰迷宫里迷路也笑得开怀,用生硬的中文说着“哈尔滨,真棒”。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赞叹,顺着松花江的风传遍四方,让“冰城”不再只是一个地理符号,而是一张闪耀世界的文化名片。
如今的哈尔滨,早已不是昔日偏安一隅的边城。冰雪艺术为这座城市打开了一扇窗,游客的脚步带动了酒店、餐饮、文创产业的繁荣,冰雕技艺的传承也催生出新的职业与机遇。那些曾握着钢钎的取冰人,如今有的成了冰雪工程的技术员;那些曾专注刻刀的工匠,如今也开始用3D建模设计冰雕——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勤劳与智慧在这里发光。松花江的冰层会随春日消融,但冰城劳动者种下的“冰雪之花”,早已在城市的血脉里绽放,既装点着冬日的浪漫,更托举着哈尔滨奔向未来的希望。
当第一缕春风拂过江面,冰雕会化作春水滋养大地,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是那些不惧严寒的双手,让哈尔滨的冬天有了温度;是那些坚守与创新的身影,让这座城市的梦想,在冰雪中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