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偶然的邂逅,像一颗投入他沉寂心湖的石子。它没有改变什么,却又好像改变了一切。那个午后阳光下的侧影,那双清澈的眼睛,以及“周雨薇”这个名字,从此在他单调而沉重的奋斗图景里,添上了一抹朦胧而遥远的亮色。他知道他们属于不同的世界,但这一刻,他内心深处某个角落,有什么东西,悄然苏醒了。
第十二章 自卑与自尊
邂逅周雨薇之后,林知远的生活仿佛被投入一颗石子的湖面,涟漪久久不散。
那本《社会分层研究》成了他心照不宣的牵挂。他几乎是废寝忘食地提前啃完了需要的部分,然后小心翼翼地用干净的报纸包好,在下一个周六的下午,再次走向那个顶楼的角落。
她果然在那里。同样的位置,同样的专注姿态,阳光依旧慷慨地洒在她身上。
林知远走过去,脚步有些迟疑。他将书轻轻放在她面前的桌角。“周同学,书我看完了。”
周雨薇抬起头,看到他,眼中掠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浅浅的笑意:“这么快?谢谢你。”她的目光落在他包书的旧报纸上,那上面还隐约可见粮油价格的广告字样。
“不客气。”林知远垂下眼睑,准备转身离开。
“林同学,”周雨薇却再次叫住了他,指了指对面的座位,“如果不急着走的话,可以坐一会儿吗?我正好有几个关于这本书的问题,想和你探讨一下。”
探讨?林知远的心猛地一跳。和他探讨?他一个连课堂发言都磕巴的人,有什么资格和她“探讨”?自卑感像藤蔓一样瞬间缠绕住他。
但他看着她清澈的、不带丝毫施舍意味的眼神,拒绝的话堵在喉咙里。他僵硬地点了点头,在对面的位置坐下,双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
周雨薇翻到书中关于“文化资本”传承的章节,提出了几个颇为犀利的问题,关于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关于惯习如何塑造阶层壁垒。她的思维敏锐,表达清晰,引用的理论和案例都显示出广博的阅读面。
林知远听着,手心开始冒汗。他对于理论本身是熟悉的,甚至能背出定义。但当周雨薇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谈论起博物馆、音乐会、国际旅行这些对他而言陌生又遥远的事物如何潜移默化地传递着“文化资本”时,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词穷。
他张了张嘴,想用课本上的话术回答,却觉得那样干瘪无力。他想起了自己来到大学后经历的种种“眩晕”和“差距”,那些具体而微的感受汹涌而来,却卡在喉咙口,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我……”他涨红了脸,浓重的陕北口音在不经意间又溜了出来,“我觉得……书上说的对。就像……就像我们那里,娃们除了课本,很少能看到别的书。来上海……我才第一次进博物馆。”
他说的磕磕绊绊,甚至有些语无伦次。他不敢看周雨薇的眼睛,觉得自己像个笨拙的小丑,在真正的学识面前暴露了所有的浅薄。
周雨薇却没有流露出任何轻视或者不耐烦。她认真地听着,等他断断续续地说完,才轻轻点了点头:“你说的这种感觉,本身就是一种很真实的印证。这种‘文化震惊’和适应过程,其实也是社会流动中个体体验的重要部分。”
她的话像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托住了他即将坠落的信心。她没有否定他的感受,反而将其赋予了理论上的价值。
接下来的谈话,林知远依然说得不多,大部分时间是在听。周雨薇似乎并不介意,她更像是在梳理自己的思路,偶尔会因他某个结结巴巴却切中要害的朴素观察而露出思考的神色。
谈话结束时,夕阳已将天边染成橘红色。
“谢谢你,林同学,你的话给了我很多启发。”周雨薇诚恳地说。
“我……我没说什么。”林知远局促地低下头。
“有时候,最真实的感受就是最有力的。”她笑了笑,开始收拾东西。
一起走下图书馆台阶,分别时,周雨薇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从帆布包里拿出一张淡蓝色的便签纸,上面写着一串数字。
“这是我的手机号,以后如果有什么学术上的问题,可以一起讨论。”
林知远愣住了,看着那张便签,没有立刻去接。接受它,意味着一种平等的交流可能,也意味着他必须持续暴露自己与她的差距。强烈的自尊心在自卑的土壤里疯狂滋长,让他产生了一种近乎防御的抗拒。
周雨薇举着便签的手停在半空,气氛微微有些凝滞。
最终,林知远还是伸出了手,指尖有些颤抖地接过了那张便签。纸张很薄,却仿佛有千斤重。
“谢谢。”他声音干涩。
看着周雨薇走远,林知远紧紧攥着那张便签,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自卑与自尊在他心里激烈地搏斗。他渴望接近那抹光亮,又恐惧那光亮会照出自己身上所有的尘土和狼狈。
他将便签小心翼翼地夹进那本《社会分层研究》里,仿佛夹住了一个不敢轻易触碰的梦。他知道,这条路比他做过的任何一道数学题都要难解。他不仅要克服知识的壁垒,更要战胜内心那头名为“出身”的巨兽。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