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试用期的煎熬
那家小型数据公司的工作,如同鸡肋。月薪四千(试用期八折),扣除房租、交通和最基本的生活开销,林知远每个月依旧所剩无几,甚至需要偶尔动用那点微薄的积蓄。但他不敢辞职,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收入来源,是他在北京这片汪洋中抓住的最后一根浮木。
试用期的工作内容琐碎而边缘。经理丢给他大量杂乱无章的原始数据,让他进行清洗、归类、打标签。没有明确的文档,没有系统的培训,遇到问题去问同事,得到的也多是含糊其辞或是不耐烦的敷衍。他似乎能感觉到那些老员工眼中若有若无的轻视——一个985毕业生,不也沦落到和他们抢这碗饭?
办公室政治也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他。部门里几个老员工拉帮结派,经理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林知远被默认为经理招来的人,无形中受到了另一派的排挤。一些本该他参与的小项目,信息会被刻意封锁;协同工作时,沟通也充满障碍。
他像一头被蒙上眼睛拉磨的驴,只知道埋头苦干,却不知方向,也看不到前景。每天重复着机械的数据处理,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在一点点荒废,所谓的“数据分析”更像是个笑话。经理承诺的“项目奖金”遥遥无期,公司的业务似乎也一直不温不火。
最煎熬的是心理上的落差。曾经,他是家乡的骄傲,是名校的天之骄子。如今,却在这家小公司里做着高中生培训几天也能上手的活儿,拿着微薄的薪水,忍受着无形的排挤和能力的荒废。每次下班,拖着疲惫的身体挤上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回到那个嘈杂破旧的合租房,看着镜子里那个眼神日益暗淡的自己,他都感到一种深刻的自我怀疑。
他不敢告诉父母真实情况。每次通电话,他都用轻松的语气描述着“还不错”的工作和“挺好”的生活。父亲偶尔还是会提起村里谁家孩子又寄了多少钱回家,语气里带着不易察觉的羡慕,每一次都像针一样扎在林知远心上。
试用期就像一场漫长的凌迟,一点点消磨着他的锐气和希望。他感觉自己正在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同化,变成那些麻木、抱怨、看不到未来的“北漂”中的一员。他害怕这种变化,却又无力反抗。
第二十八章 办公室政治
数据公司虽小,五脏不全,但权力的争斗却丝毫不含糊。
经理姓赵,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头发稀疏,总喜欢把“我当年在XX大厂”挂在嘴边,试图维系自己摇摇欲坠的权威。部门里主要分两派:一派是以老员工张姐为首的“元老派”,她业务能力一般,但深谙人情世故,是公司的“老人”,掌握着一些关键的客户资源和内部信息;另一派是赵经理后来陆续招聘的,包括林知远在内的几个年轻人,被视为“经理派”,但彼此之间也存在着竞争。
林知远作为新人,又是赵经理亲自招进来的,自然而然地被划入了“经理派”。这让他从一开始就处于一个微妙的位置。
张姐对他表面客气,实则疏远。分配工作时,总是把最繁琐、最没有技术含量的部分交给他,美其名曰“锻炼新人”。当林知远遇到问题去请教她时,她要么推说忙,要么就给一些模棱两可、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方向,让他多走很多弯路。
一次,赵经理让林知远协助张姐处理一个客户的数据分析需求。张姐口头交代了几句模糊的要求,就把一堆原始数据丢给了他。林知远花了几天时间,熬夜清洗数据、建立模型,好不容易做出了初步的分析报告。
当他将报告发给张姐后,石沉大海。过了两天,赵经理突然把他叫到办公室,脸色不豫。
“小林,你怎么搞的?客户那边投诉,说我们的数据分析方向完全错误,根本没法用!”
林知远愣住了,连忙解释是张姐让他这么做的。
“张姐说只是让你帮忙处理基础数据,核心的分析框架是她定的,你没跟她确认就擅自做了?”赵经理皱着眉头。
林知远这才明白,自己被坑了。张姐根本没有告诉他所谓的“核心框架”,甚至可能故意引导他走向错误的方向。他试图争辩,但拿不出任何证据。赵经理显然也不想深究,只是挥挥手让他出去,最后补充了一句:“以后多跟老同事沟通,别自作主张。”
走出经理办公室,林知远感到一阵屈辱和愤怒。他看到张姐正和另一个“元老派”的同事有说有笑,目光扫过他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这件事之后,他在部门的处境更加艰难。“元老派”的人对他更加防备,而“经理派”的其他几个人,似乎也觉得他办事不力,连累了自己,对他敬而远之。
他像一座孤岛,被排斥在所有的信息流和圈子之外。工作推进困难,人际关系复杂,每天都如履薄冰。他开始理解为什么那些老员工眼神麻木,因为在这个环境下,努力和能力似乎并不是最重要的,站对队伍、懂得钻营才是生存法则。
这对于习惯了在书本和习题中寻找确定性答案的林知远来说,是另一套完全陌生的规则。他感到无所适从,身心俱疲。办公室政治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他越缠越紧,几乎窒息。他开始怀疑,即便熬过了试用期,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又能有什么发展?他的价值又在哪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