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注册骑手
积蓄终于见了底。手机屏幕上的余额数字,像一句无声的嘲讽,刺痛着林知远的眼睛。下个月的房租、父亲的医药费、最基本的生活开销……所有这些现实的压力,像一群饥饿的秃鹫,围着他盘旋。
他坐在合租房冰冷的地板上,背靠着斑驳的墙壁,手里捏着那张几乎被揉烂的外卖招聘传单。红色的“月入8000+”字样,曾经让他感到屈辱,此刻却像黑暗中唯一闪烁的火光,带着一种残酷的诱惑。
尊严?体面?在生存面前,这些东西轻飘飘的,像窗台上积落的灰尘,一吹就散。
他想起了父亲被病痛折磨的脸,想起了母亲在电话里压抑的哭泣,想起了自己空空如也的钱包和看不到未来的前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决绝,混合着深不见底的悲哀,在他胸腔里翻涌。
他拿出手机,手指在屏幕上悬停了很久,最终,还是点开了那个外卖APP的骑手注册页面。
信息填写得很缓慢。每输入一个字,都像是在亲手剥下自己一层骄傲的外壳。学历?他犹豫了一下,填了“高中”。专业?跳过。工作经历?他自嘲地笑了笑,填了“无”。
上传身份证照片,进行线上培训,观看安全视频……流程机械而冰冷。最后一步,是线上考试。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和配送流程问题。他麻木地点击着选项,大脑一片空白。
“恭喜您通过考核!请尽快前往以下站点办理入职手续,领取装备……”
手机屏幕上弹出成功的提示。没有喜悦,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麻木。他关掉手机,房间里重新陷入昏暗。
他站起身,走到那面裂了缝的镜子前。镜子里的人,脸色苍白,眼窝深陷,下巴上冒出了青色的胡茬,眼神里是浓得化不开的疲惫和一丝……认命般的空洞。
这就是他吗?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985毕业生?那个背负着全家期望的林知远?
他伸出手,摸了摸镜子中那张陌生的脸。冰凉的触感。
第二天,他按照地址,找到了那个外卖站点。和上海那个没什么不同,嘈杂,忙碌,空气中弥漫着汗水和外卖餐食的味道。站长是个嗓门洪亮的中年人,扫了他一眼,递过来一套橙色的骑手服和一个头盔。
“电动车自己解决,租或者买都行。第一个月有新手保护期,单量有保障。好好干,一个月六七千没问题。”站长语速很快,像是在复刻一段说了无数遍的话。
林知远接过那套颜色刺眼的工服,布料粗糙,带着一股橡胶和消毒水的混合气味。他默默换上了。工服有些肥大,套在他消瘦的身体上,空荡荡的。戴上头盔,视野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个标准的、淹没在人海里的外卖骑手。最后一点关于“林知远”这个身份的特质,也被这身工装覆盖了。
从今天起,他不是985毕业生,不是曾经的天之骄子,他只是骑手编号为X-10783的配送员。
第三十六章 第一单
租来的电动车有些旧,电瓶不太耐用,但已经是林知远能负担得起的最便宜的选择。他笨拙地骑着车,汇入北京早高峰的车流。橙色工服像一层无形的屏障,将他与周围西装革履、行色匆匆的人群隔离开来。他下意识地低下头,仿佛害怕被谁认出来。
手机接单的提示音第一次响起时,他心脏跟着一跳。屏幕上显示着取餐地址和送餐地址,距离不算远。他深吸一口气,拧动电门,朝着取餐的商家驶去。
第一家是个藏在巷子里的麻辣烫小店。门口挤满了等着取餐的骑手,大声报着订单号。林知远挤进去,学着别人的样子,亮出手机订单。
“X-10783!好了没?”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熟练些。
“等着!”店里的伙计头也不抬,语气不耐烦。
等了将近十分钟,才拿到那份散发着浓郁香味的麻辣烫。他小心地把餐盒放进保温箱,确认盖好,然后赶紧前往送餐地点——一个不远处的写字楼。
停好车,拎着餐盒走进大堂。空调开得很足,光洁的地板映出他穿着橙色工服、显得有些狼狈的身影。白领们步履从容地进出电梯,空气中飘着咖啡的香气。他按下电梯按钮,感觉自己与这里格格不入。
找到对应的公司,前台小姐妆容精致,抬头看了他一眼,指了指旁边的桌子:“放那儿就行,会有人来拿。”
“需要……通知顾客吗?”林知远问。
“不用,快走吧,我们这里不让外卖员逗留。”前台小姐语气冷淡。
他放下餐盒,转身离开。电梯门合上的瞬间,他看到了镜面墙壁里那个穿着橙色工服的自己。一种强烈的屈辱感涌上心头,他迅速移开了目光。
送完第一单,系统立刻派来了第二单、第三单……他像个被上了发条的陀螺,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导航并不总是准确,有时会把他导进死胡同;有些老小区没有电梯,需要爬六七层楼;遇到挑剔的顾客,会因为迟到几分钟或者汤汁洒出一点点而给他差评。
“你怎么这么慢?我都要饿死了!”
“汤都洒了!这让我怎么吃?我要投诉你!”
面对指责,他只能低着头,一遍遍地说着“对不起”。尊严被碾碎在地上,反复摩擦。
中午是送餐高峰期,订单密集得像雨点。他顾不上吃饭,也舍不得花钱买,只能猛灌自己带来的白开水。阳光炙烤着柏油路面,蒸腾起扭曲的热浪。橙色工服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背上,头盔里又闷又热。
在一次抢时间横穿马路时,他差点与一辆右转的汽车相撞。刺耳的刹车声和司机的怒骂让他惊出一身冷汗。他扶稳电动车,心脏狂跳,手心里全是黏腻的汗。
傍晚,华灯初上。他累得几乎虚脱,把车停在路边,摘下头盔,大口喘着气。汗水顺着鬓角流进眼睛里,涩得发痛。他看着眼前川流不息的车灯,像一条无声流淌的河,而他,只是河底一粒随波逐流的沙。
手机显示,今天完成了二十多单,收入一百多块钱。平均一单,不到五块。
他拿出早上出门时带的那个冷掉的馒头,就着瓶装水,机械地啃着。馒头渣噎在喉咙里,难以下咽。
这就是他放下所有尊严和过往,换来的第一天。疲惫,屈辱,微不足道的收入,以及看不到尽头的重复。
他抬起头,望着这座城市璀璨而冷漠的夜空。第一单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无数单,无数个这样的一天。他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这条无法回头的路,只能硬着头皮,继续骑下去。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