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骑手收入波动
平台竞争的直接影响,就是骑手收入的剧烈波动,像坐过山车一样,让人心惊肉跳。
京东外卖的补贴大战如火如荼,美团和饿了么为了稳住市场份额,也间歇性地推出各种“冲单奖励”、“高峰溢价”和“恶劣天气补贴”。这些奖励政策往往伴随着严苛的条件,比如必须在特定时段完成特定单量,或者必须在雨雪天气下保持极高的在线率和准时率。
对林知远而言,这既是机遇,更是折磨。
机遇在于,如果能抓住这些活动期,收入确实能短暂地冲上一个高峰。他曾在一个周末的“冲单王”活动中,从早上六点跑到凌晨一点,完成了近七十单,日收入破天荒地达到了七百多元。看着手机里那个数字,他几乎要喜极而泣,感觉离父亲的手术费目标近了一大步。
但这样的高峰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代价巨大。连续近二十个小时的高强度奔跑,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体力,第二天浑身像散了架一样,连起床都困难。膝盖的疼痛加剧,手腕也因为长时间握把而酸胀不已。
而更多的时候,是收入毫无征兆地跌入谷底。活动一结束,单量和单价立刻被打回原形,甚至因为活动期间透支了部分需求,活动后的订单反而更加稀疏。有时候,他在线七八个小时,跑下来的收入还不到一百块,扣除租车成本和吃饭,所剩无几。
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让他充满了焦虑。他无法规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不知道下个月能挣多少钱,不知道父亲的手术费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凑齐。他像一艘在惊涛骇浪中航行的小船,随时可能被一个浪头打翻。
更让他感到无力的是,收入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平台手中。平台可以随时调整规则,改变奖励政策,而他们这些骑手,除了被动接受,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一次,平台推出了一个“连续七天高峰在线”的奖励,金额颇为诱人。林知远咬牙坚持了六天,每天在早晚高峰时段都保证在线,哪怕单少也硬扛着。到了第七天,他从早上七点就开始在线,但系统派单却异常稀少,直到晚上九点高峰时段结束,他的在线时长勉强达标,但实际完成的单量远低于预期,最终与那份诱人的奖励失之交臂。
他盯着手机屏幕上“未达成奖励条件”的提示,一股巨大的委屈和愤怒涌上心头。他感觉自己被平台戏耍了,六天的坚持和付出,成了一个笑话。
收入的波动,不仅仅是数字的起伏,更是对他精神和意志的反复拷打。希望与失望交替出现,将他折磨得疲惫不堪。他感觉自己像一头被拴在磨盘上的驴,眼前吊着一根永远吃不到的胡萝卜,只能被驱赶着,在原地绝望地转圈。
第六十五章 活动期月入可达
尽管收入波动巨大,充满不确定性,但平台活动期那“可达”的高收入,依然像海市蜃楼般吸引着包括林知远在内的所有骑手,拼命追逐。
“活动期月入可达8000+!”、“冲刺万元户不是梦!”——这样的宣传语,在站点的墙上、在平台的推送里、在骑手们的口耳相传中,反复出现,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
对林知远来说,这不仅仅是宣传口号,更是他必须抓住的救命稻草。父亲的病情虽然暂时稳定,但医生强调,那个关键的手术越早做,效果越好,后续恢复也越有利。拖延,意味着风险增加,也意味着后续可能更高的治疗成本。
“月入可达”,那个“可达”的数字,成了他唯一清晰的目标。他像着了魔一样,研究平台的每一个活动规则,计算着如何最大化自己的收入。他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日,将在线时间拉长到极限。早高峰、午高峰、晚高峰、夜宵档……每一个时段都不放过。
他的生活简化到了极致:起床、上线、奔跑、换电、吃饭(通常是边走边吃的最廉价食物)、继续奔跑、收工、回到地下室倒头就睡。周而复始。
身体持续发出警报。长期的睡眠不足和过度劳累,让他的黑眼圈浓重得像化了烟熏妆。胃病也因为饮食不规律而时常发作,疼痛袭来时,他只能蹲在路边,用力顶着胃部,等那一阵绞痛过去。
一次,在午高峰送餐途中,他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头晕,眼前发黑,电动车失控地晃了一下,差点撞上旁边的护栏。他赶紧靠边停车,趴在车把上,大口喘着气,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过了好几分钟,眼前的黑雾才慢慢散去。
他知道,这是身体在抗议,在警告。但他不能停。活动期只有短短几天,错过了,就要再等不知多久。
他想起小时候,父亲为了给他凑学费,也是这样没日没夜地干活,累倒了,歇口气,爬起来继续。那时候,他暗自发誓,以后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不再受苦。
可现在呢?他不仅没能让父母享福,反而需要像父亲当年一样,透支着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去换取那一点点救命的钱。
一种混合着愧疚、不甘和绝望的情绪,在他胸中翻涌。
他抬起头,看着城市上空那轮被高楼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太阳,阳光刺眼,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
活动期的“月入可达”,像一个甜蜜而残酷的诱饵。他明知道追逐它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却不得不一次次咬钩,被拖拽着,在疲惫和危险的边缘挣扎。
因为他没有选择。那“可达”的收入背后,是父亲活下去的希望,是他作为儿子,无法推卸的责任。哪怕前路是燃烧自己的生命,他也只能,继续奔跑。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