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五千元月入的诱惑
平台间的补贴大战在秋冬之交达到白热化。京东外卖为了快速抢占市场,抛出了“新手保底五千”的重磅炸弹——前三个月,只要完成基本单量,月收入保证不低于五千元。
五千元!
这个数字像一道强光,瞬间穿透了林知远被疲惫和焦虑笼罩的生活。对他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稳定、是喘息、是父亲手术费加速累积的希望。
他现在每天拼命奔跑十几个小时,收入却像坐过山车,好的时候能摸到四五千的边缘,差的时候只有两三千。扣除高昂的租车成本、房租和最基本的生活开销,能攒下的钱寥寥无几。父亲的药费像一条鞭子,时刻抽打着他,让他不敢有丝毫松懈。
“保底五千”的承诺,意味着至少有三个月的稳定收入,意味着他可以稍微规划一下,不必每天都为明天的饭钱和房租心惊胆战。这意味着,他或许能更快地凑齐那笔手术费。
诱惑是巨大的。
站点里几乎所有的骑手都在讨论这件事。已经有人开始办理离职手续,准备跳槽。站长急得嘴角起泡,开会时拍着桌子吼叫,威胁要扣钱,但依然无法阻止人员的流失。
林知远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跳槽去京东,意味着要重新适应新的平台规则、新的配送区域,也意味着要面对那笔他无法承担的启动资金——购买新国标电动车、缴纳押金和装备费,加起来至少需要三四千元。
他哪里拿得出这笔钱?银行卡里的余额,距离这个数字还差得远。
可是,留在这里呢?收入不稳定,电动车车况越来越差,维修成本不断增加,看不到改善的希望。
他第一次如此痛恨自己的贫穷。连换个“坑”的资格,都需要用他无法企及的金钱来购买。
一天晚上,他送完最后一单,回到地下室。手机里收到一条京东外卖招募人员的短信,再次强调了“保底五千”的优厚政策,并询问他是否考虑加入。
他看着那条短信,仿佛看到了那条稍微平坦一点的道路,入口处却横着一道他无法跨越的金钱栅栏。
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将手机扔到一边。地下室的霉味似乎更重了,压得他喘不过气。
五千元月入的诱惑,像悬在驴子眼前的胡萝卜,那么近,又那么远。他围着磨盘转得精疲力尽,却始终够不到那根能让他稍微喘息的胡萝卜。
最终,他只能像大多数被资金门槛拦住的老骑手一样,继续留在这个熟悉的“泥潭”里,望着对岸的“保底五千”,在现实的残酷面前,低下头,继续推自己那辆破旧的石磨。
第六十七章 吸引毕业生过渡
深秋的北京,各大高校的校园招聘会陆续开启。林知远偶尔送餐到大学附近,能看到穿着正装、手持简历的应届生们,脸上带着憧憬与忐忑,穿梭于各个企业的展位之间。
与此同时,他发现站点里出现了几张崭新的面孔。很年轻,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眼神里还带着学生气的青涩,但穿着骑手工服,动作却透着一股急于上手的生疏。
一次午高峰,他和一个新来的小伙子上了一部电梯。小伙子看起来很紧张,不停地查看手机上的导航和订单信息。
“第一次跑?”林知远随口问了一句。
小伙子抬起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嗯,刚干两天。学长,你是老骑手了吧?这单……这个小区好找吗?”
一声“学长”,让林知远恍惚了一下。他仔细看了看对方,确实是一张尚未被社会打磨过的、年轻的脸。
“挺好找的,出去右转就是。”林知远指了指方向。
“谢谢学长!”小伙子松了口气,又忍不住抱怨道,“唉,找工作太难了,投了几十份简历,都没什么回音。先干这个过渡一下,攒点钱,也等等机会。”
“过渡一下”。又是这个词。
林知远心里泛起一丝复杂的滋味。他仿佛看到了几年前刚刚毕业时的自己,也是抱着“过渡”的想法,走进了快递站点。只是,他的“过渡”,一不小心就成了“常驻”。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就业市场持续低迷,像外卖骑手这样门槛低、入职快、时间相对自由的职业,确实吸引了越来越多暂时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毕业生。平台也乐于接收这些“新鲜血液”,他们年轻,体力好,学习能力强,而且往往对收入要求不那么苛刻,更容易接受平台的规则。
站点里,像这样“过渡”的毕业生渐渐多了起来。他们通常干不长,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一旦找到相对“体面”的工作,或者考公考研成功,就会立刻离开。
林知远看着他们来来去去,感觉自己像一块被遗忘在河底的石头,看着清澈的溪水带着年轻的鱼虾流过,而自己却在淤泥中越陷越深。
这些毕业生的涌入,进一步加剧了骑手内部的竞争。他们更愿意抢低价单,更能够忍受长时间的在线等待,无形中拉低了整体的收入预期。
一次,站长在训话时,指着那几个新来的毕业生,对老骑手们说:“看看人家!年轻,肯干!你们这些老人,再不努力,就被淘汰了!”
林知远默默地低下头。他不是不努力,他是已经耗尽了力气。
吸引毕业生过渡,对平台而言是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对毕业生而言,是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但对他这样无处可“渡”的人来说,却意味着更激烈的内卷和更渺茫的出路。
他送完餐,走出那个充满年轻面孔的站点,骑上自己那辆吱呀作响的电动车。寒风卷着落叶打在他脸上,他感到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深入骨髓的疲惫。
这些来来去去的毕业生,像一面面移动的镜子,照出了他曾经的希望和如今的困顿。他们的“过渡”是暂时的,而他的“过渡”,似乎已经看不到终点。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