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学历贬值与扩招效应
腊月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切割着北京灰蒙蒙的天空。林知远在等红灯的间隙,看到路边广告牌上贴满了考研培训、公务员考试的巨幅海报。“提升竞争力”、“决胜公考”、“改变命运”的标语格外醒目。不远处,就是一排招聘中介的门店,门口聚集着不少和他年纪相仿、面带焦灼的年轻人。
这一幕,像一记重锤,敲打在他早已麻木的神经上。
“学历贬值”。这个词,他过去只在新闻和评论文章中看到,如今却成了他切身感受的、冰冷的现实。
他想起了站点里那几个同样戴着眼镜、言谈间还带着学生气的年轻骑手。一次休息时,他听到其中两人在抱怨。
“早知道研究生毕业也找不到好工作,当初还不如本科就直接出来干这个,还能多攒几年钱。”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叹气道。
“可不是吗?我们班一半人都在准备考公考编,剩下的要么读博,要么就像我一样,先随便干点啥过渡。”另一个接口道,语气里满是无奈。
林知远默默地听着。研究生?在他那个年代,研究生还是稀缺资源,是能找到好工作的保证。而现在,连研究生都沦落到需要“过渡”了。
高校的连年扩招,像开闸放水,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推向就业市场。但市场的吸纳能力却未能同步增长,尤其是那些能够提供稳定、高薪、符合毕业生预期的“好工作”,更是僧多粥少。
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导致了学历的迅速贬值。一张985的文凭,早已不再是通往成功彼岸的金色船票,顶多算是一张挤上甲板的站票,而且这艘船,还未必能驶向理想的港湾。
扩招的效应,像潮水般蔓延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包括外卖行业。林知远不再是这个行业里稀有的“高学历”存在。越来越多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或者为了缓解短期经济压力,加入了骑手大军。
他们拉高了行业的平均学历,却也进一步加剧了内卷,压低了整体的收入预期。平台乐见其成,拥有了更多“高素质”、“好管理”的劳动力选择。
林知远感到一种深刻的荒谬。他和他身后的这些年轻骑手,曾经都是“教育改变命运”这一信条的践行者和受益者(至少是阶段性的受益者)。他们寒窗苦读十几年,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最终却汇聚在同一个体力劳动的赛道上,为了几块钱的配送费争分夺秒。
学历,这本该是区分知识层次、标识社会分工的凭证,在残酷的就业市场面前,其信号功能正在减弱,甚至在某些领域开始“倒挂”。
绿灯亮了。他拧动电门,汇入车流。后视镜里,那些招聘中介门口聚集的年轻人身影渐渐模糊。
学历贬值与扩招效应,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将他,以及无数像他一样的年轻人,推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激烈竞争的红海。他们手握着不断“注水”的学历凭证,却发现自己能兑换的生存资源,正在变得越来越少。
第七十一章 供大于求的局面
年关将近,单量多了,但林知远感觉跑得比以前更累了。这种累,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平台仿佛洞悉了骑手们年前急需用钱的心理,在增加单量的同时,进一步细化了考核标准,压缩了配送时间。系统派单更加“精准”,常常将几个方向迥异的订单捆绑在一起,美其名曰“优化路线”,实则将配送难度和超时风险转嫁给了骑手。
站点里,人员依旧饱和。那些抱着“短期过渡”想法的毕业生们还没有离开,而一些因为工厂放假或者工地停工而暂时找不到活计的农民工也加入了进来,使得竞争更加白热化。
林知远常常需要眼疾手快地“抢”单,稍微犹豫一下,好单子就被别人秒走了。有时候在线等待很久,也接不到几单像样的活儿。
他清晰地感受到,在这个庞大的零工劳动力市场上,骑手是绝对的“供方”,而订单是“需方”。骑手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订单所能承载的限度,形成了严重的“供大于求”局面。
平台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的撮合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它可以利用算法,不断地试探和压低骑手的“价格”(即配送费),并提高“准入”门槛(如更严格的时效和服务要求)。而骑手们,作为分散的个体,没有任何议价能力,只能被动接受。
一次,平台推出了一个“恶劣天气补贴”,要求骑手在雨雪天气下保持极高的在线率和准时率才能获得。那天正好下雪,路滑难行,事故风险大增。但为了那点额外的补贴,几乎所有的骑手都冒险上线了。
林知远在风雪中小心翼翼地骑行,速度比平时慢了很多,不可避免地超时了几单,收到了顾客的抱怨和差评。结果,他非但没有拿到补贴,反而因为超时和差评被扣了钱。
他看着手机里被扣款的提示,心里一片冰凉。平台的规则设计,完美地实现了“既要……又要……”,最大限度地榨取了骑手的劳动价值,却将大部分风险留给了骑手自己。
这就是“供大于求”下的必然结果。当劳动力不再稀缺,甚至过剩时,劳动者的尊严和权益就成了一种可以随意挤压的成本。
他想起自己刚毕业时,也曾意气风发,以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学历,可以在人才市场上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可现在他才明白,在宏观的“供大于求”格局下,个人的努力和资质,所能带来的边际改善是如此有限。
他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被时代的浪潮裹挟着,身不由己。个人的挣扎,在结构性的困境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雪,还在下。他推着电动车,走在回地下室的路上,身后留下一串孤独的脚印,很快就被新的雪花覆盖。供大于求的局面,如同这漫天的风雪,寒冷而漫长,看不到放晴的迹象。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