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山村的变化
腊月里,林知远终于攒够了钱,也等到了父亲身体稳定,将父母从陕北老家接到了北京。当他带着父母走出北京西站,看到林立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车流时,父母脸上那种混杂着震撼、茫然与一丝骄傲的神情,让他心中百感交集。
安顿下来后,父亲林大山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迫不及待地跟他讲起了 “山村的变化”。
“咱村现在不一样喽!”父亲嘬了一口儿子给他泡的茶,脸上泛着光,“路修通了,好多家都盖了新房,不少年轻人跟你一样,出去闯荡,见识广了。”
“那个老王头家的二小子,搞什么电商,把咱那的小米、红枣卖到全国去了!还有你栓叔,牵头搞了个合作社,种大棚蔬菜,收入比以前强多了!”
父亲絮絮叨叨地说着,语气里充满了对家乡发展的欣喜。林知远默默地听着,心里既感到欣慰,也有些恍惚。他离家的这些年,那片生养他的黄土地,也在时代的浪潮中悄然改变着。它不再仅仅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也开始孕育着新的生机和希望。
这种变化,与他个人在北京的挣扎与转型,仿佛构成了中国社会巨大变迁的一体两面。个体的命运与宏大的时代背景,从未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第一百二十二章 知识扶贫
父亲带来的家乡信息,加上林知远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和思考,让他对一个词有了更具体的理解——“知识扶贫”。
他意识到,家乡的改变,不仅仅依赖于资金和政策的投入,更需要像老王头家二小子那样,拥有新知识、新观念、新技能的人去带动。而他自己,虽然走的道路不同,但通过知识改变自身命运的努力,本身也是一种“扶贫”——扶的是自己家庭的“贫”,更是精神和视野上的“贫”。
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在与父母聊天时,他会有意识地分享一些关于市场经济、品牌打造、甚至是他所了解的电商运营的基本逻辑。他鼓励父亲,回去后可以把这些信息带给栓叔和合作社的乡亲们,或许能打开新的思路。
他甚至开始构思,是否可以利用自己的写作能力和逐渐积累的影响力,为家乡的农产品做一些宣传和推广?这不再是出于单纯的乡情,而是他相信,知识 和 信息,在当今时代,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创造价值、改变命运的宝贵资源。
第一百二十三章 平台的晋升
新年伊始,林知远之前与外卖平台战略部的项目制合作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他基于大量一线观察撰写的《关于优化骑手配送体验与建立申诉反馈机制的若干建议》报告,得到了平台高层的重视,其中部分建议被采纳并进入试点阶段。
作为认可和激励,平台正式向他发出了 “晋升” 邀请——聘请他担任“骑手生态发展研究中心”的特约高级研究员,负责持续的田野洞察和专项课题研究,并参与相关政策的内部评议。
这一次,林知远没有太多犹豫。他清楚地知道,这个职位并非高官厚禄,它依然充满挑战,需要他在平台利益与骑手权益之间进行艰难的平衡和博弈。但他看中的是,这个位置提供了一个更直接、更有效的渠道,去为他曾经身处其中的群体发声,去推动一些实实在在的改善。
他接受了邀请。这意味着,他的收入将更加稳定,社会身份也从一个“兼职写手的外卖员”正式转变为一个拥有正式职衔的“平台研究员”。这种 晋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职场升迁,更像是一种社会角色的跃迁和认可。
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的困惑
然而,新的身份也带来了 新的困惑。
当他以“平台高级研究员”的身份,再次与曾经的骑手兄弟们接触时,他能明显感觉到一种微妙的距离感。有些人会带着羡慕,称他“熬出头了”;也有些人会带着疏离,甚至一丝不信任,觉得他“被招安了”,成了“平台的人”。
他参加内部的会议,听到管理层讨论“降本增效”、“优化算法”时,会本能地感到不适,必须强迫自己站在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同时又要坚守为骑手争取权益的底线。这种身份的撕裂感和行走在钢丝上的压力,有时让他倍感疲惫。
他还发现,当他不再需要为最基本的生存发愁时,一种新的空虚和焦虑感偶尔会袭来。过去,目标简单而残酷——赚钱,活下去,给父亲治病。现在,目标变得多元而复杂:职业发展、社会责任、个人价值实现……他需要重新寻找内心的定力和方向。
父亲的康复、收入的改善、身份的转变,并没有让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只是将问题转换成了另一种形式。人生,仿佛就是一个不断解决旧困惑、又迎来新困惑的过程。但他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恐慌,他学会了与困惑共存,并在困惑中继续前行和探索。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