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秋天
(散文)
作者:季志林
大自然对地球村的眷顾总是那么毫不悭吝,一年四季都有看不完的风景:春天温馨浪漫,富有诗意;夏天热烈奔放,充满激情;冬天风刀霜剑,严酷冷峻;而秋天则最具魅力,高梁红了头,谷子弯下腰,遍地丰收景,人人乐陶陶。
所以我最喜欢的是秋天!
我喜欢慕田峪长城的秋色,那是一副色彩斑斓的自然长卷。35年前,我有幸在北京怀柔培训半年,星期天曾和战友们结伴数次登上长城。那时节秋色正浓,秋气方清,蓝天白云之下,花团锦簇,黄叶如蜡,霜染丹枫,落英缤纷,巍巍青山被装点成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世界。从远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山峦壮丽,绮丽多姿。万里长城蜿蜒于群山峻岭之中,在浓墨重彩中更显得气势磅礴,凝重庄严。和八达岭长城相比,慕田峪长城显得更雄伟峻险,长城是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见证者,站在长城之巅,面对祖国大好河山,领略历史的厚重,大自然的灵秀,中华民族的坚韧,都会令我们思绪翻滚,感慨万千。岁月的长河无声无息自然流淌,最终留在这里的,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抗御外寇入侵的铁马秋风,是英勇的抗日将士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喜峰口的悲壮惨烈,此时,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感和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
我向往江南水乡的秋韵,田野里,金黄色的稻浪轻轻翻滚,微风拂来,桂香扑面沁人心脾。而小桥流水,梧桐橘柚,数丛秋菊,几叶小舟更显示出江南水乡的飘逸灵动秀丽多姿。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上班族的工作生活节奏快效率高,惟有那些上了岁数的老人们则经常坐在河岸边的大榕树下观景下棋,谈天说地,享受着悠闲自得的老年生活。江南水乡的景色和北方的豪迈雄壮大不相同,它似乎是精工巧匠和民族文化的结合体,处处都散发出秀美自然的灵气。一湾清水环绕村庄平静流淌,在绿树红花拥簇之下,颇具徽派特色的白墙黛瓦倒映在水面,仿佛这个宁静秀丽的世界在水中不断延伸。几只鸳鸯慢腾腾地游弋戏嬉,如同岸边休闲的人们一样享受着大自然的安逸。岸边不时出现几位洗衣淘米的村姑,有时也会听见乌蓬船“吱呀——吱呀”的响声。如果遇上雨天,毛毛细雨伴着微风轻轻从人们脸上拂过,那是十分柔和惬意的感觉,远处那红色绿色黄色的雨伞把整个村庄点缀的光鲜亮丽,随着一缕缕炊烟袅袅升起,那种充满人间烟火味的情景顿时让人感到如梦如幻心旷神怡。
我留恋巴丹吉林大漠的秋景,辽阔、高远、深邃、宁静。地处大漠深处的东风航天城曾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那里工作生活了二十四年之久,戈壁大漠曾经让我们饱尝创业的艰辛,但也给了我们生活中增添了无穷乐趣。和冬春两季那桀骜不驯的风沙相比,秋天的大漠更能显出温柔平和的一面。湛蓝的天空上,朵朵白云逍遥自在轻轻地飘舞,阳光照耀之下,沙海涟漪慢慢地变幻起伏,构成了一幅美仑美奂绝妙无比的大漠秋景,全然没有狂风大作铺天盖地时的凶恶气焰。如果说在海上看日出是人间盛景的话,在大漠看日落则另有一番情调,伴随着西边天际飞舞的晚霞,夕阳如同一个硕大的红色气球缓缓坠落,当它钻入那一道长长的地平线时,你会感到这天地本为一体其实是无法分开的。此时再回味唐代大诗人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月圆”的诗句,就会感到大漠的秋景竟然如此美妙如此与众不同!
我珍惜关中平原的秋实,它承载着庄稼汉辛勤耕作的全部希望。关中平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环境优越,民风淳朴,中国农业的鼻祖后稯曾在这一带教民稼穑,从此,关中平原成了农业发达生活富庶的象征,支撑了数代封建王朝的发展庚绪。
作为农家子弟,我在农业系统工作时最喜欢下乡,踏上家乡的土地,不仅能感受到空气清新视野宽阔心情舒畅,而且心里有一股倍加亲切的感觉,有一股难以割舍的乡愁,更有一股期盼发展的情怀。每到秋收之时,只要进入任何一个村庄,最能反映丰收景象的是竖立在家家户户门前的玉米塔和挂在墙上的红辣椒,在金黄色的海洋中,红辣椒格外醒目格外亮丽,向人们预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与平原地区不同的是,渭北高原完全是漫山遍野果实累累的另一番景象。良好的苹果生产气象条件和深厚的黄土层,使这里成为中国苹果最佳优生区,那又红又大的苹果和橙黄色的柿子把渭北的山野装扮成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进入果园,热情好客的主人一边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介绍他的劳动成果,一边摘下不同品种的苹果请你品尝。当年大部分是红富士系列,如今又新栽了瑞雪、瑞阳、瑞香红……这些都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专家培育的优良品种,个大,型正,色红,口感好。咬一口,一股浓香伴着甜脆的滋味会让你赞叹不已。事在人为,经过几十年坚韧不拔的努力,陕西苹果已在全国赫赫有名,苹果树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那漫山遍野的果园,便是农村发展的“绿色银行”。
不过今年的秋天却令人非常失望,由于春夏两季干旱少雨,旱作区小麦严重减产,玉米无法播种,灾年已成定局。进入秋季后,却是阴雨连绵,不仅影响秋收,也使小麦播期一延再延,常言道“麦不离八月土”,眼见得九月将至,还没有天气转晴的任何迹象,农民们虽然十分着急但天不作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按今年这种受灾程度,假若放在旧社会,那叫遭年馑,贫苦人家是要饿死人的。1929年(民国十八年)关中连续大旱,造成无数饥民外出乞讨,四处流浪,最终饿死贫民300万。如今我们遭遇六十多年未有的大旱,一不见粮食涨价,二没有群众恐慌,市场繁荣,社会稳定,生活安宁,这在旧社会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可见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多么强大的优越性,想到这里,不由得感慨我们遇上了这样的好时代!
中华民族的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不气馁的拼搏精神,我们不会被暂时的困难所吓倒,苍天不负有心人,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农业新技术的大力推广以及人工智能在农业的广泛应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农业的抗灾能力必定会有新的更大的提高。
我期待着拥抱更加壮丽辉煌的秋天!
2025年10月18日于咸阳渭滨苑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盛世阅兵•礼赞强国”(2025)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25573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