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杨振宁院士
文/轻 舟
桂子飘残灯影瘦,
冰轮泻地夜光浮。
斯人已化星千点,
白露沾衣月满楼。
读翁帆悼杨振宁院士《桂花落尽,灯依旧》有感。
2025年10月19日夜
月落星沉留光韵:读轻舟《悼杨振宁院士》
轻舟的这首悼亡诗,以翁帆文作为情感锚点,借古典意象搭建起哀思与敬意交织的意境,将对杨振宁院士的追怀藏于秋夜月色之中,克制却深情。
全诗的意象选取精准而富隐喻。首句“桂子飘残灯影瘦”以“桂残”点出时节与萧瑟,暗合翁帆文中“桂花落尽”的怅惘;“灯影瘦”则勾勒出逝者离去后,案头孤灯相伴的清冷画面,既是空间的寂寥,也是人心的空落。次句“冰轮泻地夜光浮”转而铺展月色,“冰轮”喻月的皎洁,“夜光浮”让清冷月光有了流动的质感,既渲染了秋夜的静谧,也为后文“化星”埋下伏笔——这月光恰似先生曾播撒的科学与精神之光。
后两句是情感与意境的升华。“斯人已化星千点”跳出传统悼亡的悲戚,化用翁帆“仰望星空时他会在其中一颗上面微笑”的念想,将逝者与星辰相融。于科学而言,杨振宁院士曾“向宇宙问路”,探索物理规律;于世人而言,他便如千万点星光,其科学成就与家国情怀永远照亮后学之路。末句“白露沾衣月满楼”以景结情,白露沾衣的寒凉是真切的哀思,月满西楼的清辉却藏着慰藉——正如他“沐光而行、如斯如愿”的一生虽已落幕,光辉却充盈天地。
全诗仅四句,却完成了从“哀”到“敬”的情感递进。无一字直写悲痛,亦无一句铺陈功绩,却以“桂”“灯”“月”“星”等意象,将个人哀思、伴侣情愫与世人敬意熔于一炉,让“巨星陨落,风范长存”的追怀,在古典意境中更显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