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柯棣华文 如月
他本可安守故土,却选择奔赴万里之外的中国。一九三八年的烽火里,这个印度青年把名字“柯棣尼斯”熔铸成“柯棣华”,将个人命运与一片苦难的土地紧紧相连。
五年的日夜,他在太行山的硝烟里奔走,在晋察冀的土房里执刀。汉语还不流利,却已懂得用手术刀诉说最深沉的人道。他把国际主义化作一夜夜不眠的守候,把反法西斯信念刻进每一例精细的手术。当生命定格在三十二岁,他留下的不仅是救活的数千将士,更是一座用青春铸就的桥梁——连接恒河与黄河,跨越种族与疆界。
今天,白求恩的名字熠熠生辉,而柯棣华同样不该被遗忘。他让我们看见:最纯粹的医者仁心,从不需要同一面旗帜的召唤;最勇敢的战士,可以为陌生的土地流尽最后一滴血。
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