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期
声歌嘹亮八秩路 钢城回响岁月情
——鞍山人民广播创建80周年
惠民文艺演出观后感
作者:王福平
合诵:小黎 才姝艳 小格
音频合成:小黎
编辑制作:小格
声歌嘹亮八秩路 钢城回响岁月情
【小黎】当金秋的阳光洒满千山正门的石阶,当“80声歌嘹亮——与时代同行,为钢城喝彩”的巨幅背景在微风中舒展,这场为庆祝鞍山人民广播80华诞举办的惠民文艺演出,早已不是一场简单的舞台呈现。它更像一坛封存了八十年的“时光陈酿”,以声音为酒曲,以岁月为窖藏,将鞍山广播与钢城共生的故事、听众与电波相伴的记忆,尽数酿成了醇厚动人的篇章,在现场每一位观众的心中缓缓流淌。
【小格】开场的广播宣传片《唱响钢城》,是打开这坛“陈酿”的第一把钥匙。屏幕上,老收音机的指针缓缓划过频率刻度,从黑白影像里鞍钢高炉的钢花四溅,到彩色画面中城市商圈的车水马龙;从早期播音员略带沙哑却充满力量的播报声,到如今主持人清亮悦耳的节目片头——八十年的时光被浓缩在短短几分钟里,却精准戳中了不同年龄层观众的“记忆开关”。白发苍苍的老者望着屏幕,手指不自觉跟着熟悉的旋律轻叩膝盖,那是他们年轻时守着收音机听新闻、盼评书的岁月;中年观众则会心一笑,想起上学时用半导体听交通广播赶早班车,加班后靠都市生活广播的夜话节目缓解疲惫的日常;就连孩童也被画面里灵动的声音片段吸引,好奇地问身旁的家长“这就是爸爸妈妈说的‘会讲故事的盒子’吗”。这声音从不是孤立的电波,而是刻在钢城人生活肌理里的“老伙计”,是见证鞍山从工业重镇到宜居新城蝶变的“忠实记录者”。
【才姝艳】舞台上的每一个节目,都像从广播频率里“走出来”的鲜活片段,既有“接地气”的烟火气,又有“高水平”的艺术感。歌伴舞《欢乐音符》一登场,乐伦清亮的歌声便裹着鼓语打击乐团的节奏扑面而来,小熳启舞舞蹈团的演员们身着亮色舞裙,旋转跳跃间像极了广播里那些总在清晨响起的轻快序曲——就像每天唤醒城市的第一声“早安,鞍山”,用活力驱散惺忪睡意,让一天的生活有了明媚开端。筱蔓演唱的《亲爱的你》,歌声温柔得如同春雨拂过心田,吾厰牌的年轻舞者与师范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们并肩登台,他们的眼神清澈、动作真挚,恰如都市生活广播里那些讲述志愿者故事的节目:社区里帮老人理发的“红马甲”、路口引导交通的“小蓝帽”、敬老院里陪老人聊天的“小年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从电波里的文字变成了舞台上的画面,更住进了观众的心里。而鞍山球迷助威团带来的《追“球”》,则瞬间点燃了现场的热血——球员们标志性的助威口号、充满力量的肢体动作,像极了交通广播里那些播报赛事时激动的解说,满是钢城人“敢闯敢拼、永不言弃”的劲头,让台下观众忍不住跟着拍手叫好。
【小黎】 诗朗诵《我心中的广播》,无疑是整场演出的“情感心脏”。当孟凯、慧明、李巍、海默四位播音员走上舞台,他们一开口,熟悉的声音便让全场瞬间安静——那是新闻综合广播早间新闻里沉稳的播报声,是都市生活广播情感节目里温暖的陪伴声,是交通广播晚高峰时段亲切的提醒声,是评书故事广播里引人入胜的旁白声。“朝朝暮暮,我们常相伴欢歌;小雨,我祝你平安,我的问候常在你耳畔”“岁岁年年,我们手相牵,风霜雨雪,我知你艰难,我的心爱在你左右”,这些藏在电波里的字句,此刻通过朗诵者的语气、眼神与肢体语言,化作了更具象的情感冲击。有观众悄悄掏出手机,给远方的亲友发去消息:“听到电台主持人的声音了,突然想起小时候咱们一起听广播的日子”;有年轻人举起手机录像,想把这份“父辈的情怀”分享给同龄朋友。这一刻大家忽然明白,广播从不是单向输出的“发声器”,而是听众与主持人、与城市之间双向奔赴的“情感纽带”——你在电波这头诉说期盼,我在电波那头传递温暖,一守就是八十年。
【小格】最让现场观众动容的,当属评书表演艺术家石连君带来的《排兵布阵》与《对诗》。当舞台灯光渐暗,唯有一束追光打在石连君老师身上,她手持醒木轻轻一拍,“啪”的一声脆响,瞬间把全场拉回了那个“收音机里听评书”的黄金年代。“话说三国纷争,诸侯并起……”熟悉的评书节奏响起,石老师的贯口如行云流水,“马腾的西凉铁骑、曹操的虎豹骑、刘备的白毦兵”,一个个兵种名称从她口中吐出,清晰有力、顿挫分明;讲《对诗》故事时,她又切换语气,模仿文人墨客的儒雅、孩童的天真,神态生动、妙趣横生。台下的掌声一波接着一波,有老者用力鼓掌,眼里闪着泪光——那是对单田芳先生等老一辈评书艺术家的怀念,更是对鞍山广播评书这一“文化名片”的珍视。要知道,鞍山广播评书曾是全国听众的“心头好”,即便如今短视频、网剧占据了更多娱乐时间,钢城人对评书的热爱依然未减:公园里总有老人聚在一起讨论评书剧情,电台评书节目仍有稳定的收听群体,就连孩子们也会跟着收音机学说几段简单的贯口。正如演出中所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鞍山广播用八十年的坚守,让评书这门传统艺术在钢城大地上扎下深根,始终鲜活。
【才姝艳】演出的后半程,处处可见“与时代同行”的巧思。歌伴舞《与你同行》中,乐伦、东阁、马烈、陈万明四位演唱者默契配合,歌声里满是“并肩向前”的力量,这像极了鞍山广播各频率的协作:新闻综合广播紧盯城市发展,从文明城市创建到产业转型升级,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有它的声音记录;都市生活广播聚焦百姓日常,从社区服务到民生政策解读,每一件小事都有它的温暖关注;交通广播守护出行安全,从早高峰路况到节假日出行提示,每一段路程都有它的贴心陪伴;评书故事广播传承文化根脉,从经典评书到本地传说,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的用心讲述。舞蹈《咏春少年》则带来了满满的青春活力,吾厰牌街舞工作室的孩子们身着练功服,动作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一招一式间尽显少年意气——这恰是鞍山广播的“年轻态”:如今的电台不仅有传统的线性播出,还开通了网络直播、短视频账号,把评书剪成“短音频”、把新闻做成“动画解说”,努力贴近年轻听众的喜好,真正做到了“与时代同频,与青年共振”。而乌兰托娅的登场,更是让现场氛围再上一个台阶:《火红的萨日朗》的欢快、《我要去西藏》的辽阔、《套马杆》的豪迈,配上小熳启舞舞蹈团极具民族风情的伴舞,让观众仿佛跟着歌声穿越了草原与雪山——就像广播带给人的想象,即便身处钢城,也能通过声音抵达“生活的诗意与远方”。
【小黎】 终场时分,《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缓缓响起,李晓妍、宋吉昌的歌声深情而嘹亮,台下观众不约而同地跟着轻声合唱,有人挥舞着手中的小红旗,有人眼里含着激动的泪水。紧接着,器乐合奏《盛世华章》登场:邹霖的竹笛清亮如泉,郑丝允的三弦醇厚如陈酒,赵曼希的二胡婉转如歌,丁睿琦的琵琶灵动如玉,邢思宏的大鼓沉稳如钟,雨竹的古筝悠扬如诗——六种传统乐器交织在一起,既奏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也唱出了鞍山八十年发展的盛世图景,更把广播与城市、听众与时代的情感紧紧缠在了一起。
2025-10-18.(3150字)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