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
作者: 曾桂芝
“候鸟的我,晚飞了些时日,便和你奇迹般的相遇。当秋黄还来不及把夏天的绿完全覆盖时,你便来了。”
清晨,当我拉开窗帘的那一刻,眼前的一切颠覆了我对秋的认知。远处的田野、近地的草坪,给还带着微绿的秋黄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清雪,白白的、柔柔的、绵绵的,想给热闹了三季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雪是寒的产物,可你为什么这样柔情,没有任何语言,也没有任何锋利,就沁了我的心脾,就钻入了我的骨髓,就撩起了我搁置了一年的诗意。雪一点点的融化,我的身体也带上我的心,一点点的暖起来,把这几天低温给我带来的不适抛到了九霄云外。我像孩子般的跑下楼去,把还没融尽的雪花用手轻轻地捧起,没等我吻他一下,他就从我手的缝隙里滑落到地上,幻化成晶莹的水滴,像镜子一样反射着我的心里:那种暖还带着缕缕的阳气上升着、缭绕着、盘旋着,给我的笔揩去了厚厚的冰衣,解体的冰不时地发出翠响,在一阵阵炸裂声中那文字随着那股暖流奔腾不息……
年轻时,用蜡烛点在孩子用罐头瓶自制的冰灯里,暖在透明的冰心里;90年代的冰雪大世界,五光十色的氦氖氩氪氙氡让素雅的冰城变成了旅游的热闹之地;山楂裹起糖稀,红彤彤、亮晶晶,燃烧着东北饮食的火炬;马迭尔冰棍在冰天雪地里还冒着热气。
今年春天,我北飞回到家乡时,已是立夏了,但下了飞机还是深感凉意,太阳只能从云缝里射出他丝丝缕缕的光芒,冷风时不时地一阵阵地刮 起,地上的草被刮得一会儿向东,一会向西,但在他们身上却看不到一点儿冷的痕迹,而且还乐此不疲的雀跃欢喜,我很惊奇,我不由地和小草轻轻地对语,嫩绿的茎杆中仍然有一种东北人的倔强在挺立,似乎冷的在场才是他们成长的契机。一种亲切感唤起了我某根神经的记忆,那就是东北黑土地的给予。我感谢小草的启示,恢复了东北人的意识,我挺了挺蜷缩的身体,也像小草一样支楞了起来。
南飞的求暖,是一种无奈,家乡的暖,才是一种扎根的血脉!这些经历,用我带着温度的笔穿起,献给我人生的古稀……
作者简介
曾桂芝,女,笔名谈笑有鸿儒。《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副主席,黑龙江哈尔滨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
作品散见于《教育探索》和《中国诗歌》等刊物。
热爱生活,享受阳光,踏着松花江的浪花拥抱诗和远方!
朗诵者简介
王家明 北京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会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年之声》栏目访谈嘉宾和特约观察员;多家媒体和网络平台主播;北京悦读诗苑朗诵艺术团特邀主播。在北京市和全国朗诵比赛中多次获一、二、三等奖。喜欢用声音诠释作品,传递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