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峰之悟:在山巅看见更辽阔的山
图/柯善北《中华建设》杂志社社长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诵/云中鹤/大连市作协
当你拼尽全力登上预定的山峰,迎面而来的从不是“一览众山小”的自满,而是“山外有山”的清醒——这是登顶后最珍贵的顿悟,也是人生修行里的永恒命题。
“只有登到预定的山峰,才知道预定之小”,这话道尽了目标与现实的张力。我们总在出发前为自己划定一座“顶峰”,把它当作穷尽努力的终点。可当你真正站在那处曾以为的“顶点”,望着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峦,才惊觉当初的“预定”不过是眼界局限下的小天地。就像有人曾以为考上某所大学便是学业的巅峰,真正踏入后才发现学术的高峰一座连一座;有人曾以为做成一桩生意便是事业的终点,登顶后才看见行业的版图里还有无数待攀的高峰。预定的山峰,是出发时的灯塔,却从不是人生的边界,它的意义恰是让你在抵达时,看见更广阔的山海。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是登顶后最平实也最深刻的认知。当你在山巅喘息时,会看见远处的山峰更高耸,山巅的行者更从容。这不是挫败,而是觉醒——它让你明白,个体的成就永远是沧海一粟,而世界的辽阔远超出想象。古往今来,多少智者因这“山外山”的领悟而持续精进:苏轼在文学巅峰时,仍惊叹于“庐山真面目”的多元;杨振宁在物理领域登顶后,仍谦逊于宇宙规律的无穷。承认“人外有人”,不是否定自我,而是打开了人生的格局,让每一次登顶都成为新的出发。
“只有站在山顶之后,你才会发现:还有更多的高山”,这是攀登者的宿命,也是人生的浪漫。山顶从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那些更高的山,是未被探索的领域,是未被实现的可能。就像这幅海报里的山峦,当你站在其中一座的顶端,目光所及的是更多巍峨的峰峦,它们在晨光里召唤着你继续前行。人生亦然,每一次登顶都是为了看见更多的“高山”——事业上的新突破、学识上的新维度、心境上的新境界。真正的攀登者,永远在山巅眺望下一座山,因为他们懂得:人生的价值,不在某一次登顶的荣耀,而在持续向上的姿态里。
所以,别惧怕登顶后的“失落”,那是眼界打开的信号;别沉溺于登顶后的“自满”,那是停滞不前的陷阱。登峰之悟,在于让每一座山都成为你拓宽认知的阶梯,让每一次“山外有山”的发现,都成为你继续向上的动力。毕竟,人生的精彩,本就藏在不断攀登、不断看见新高山的旅程里。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