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不再沉默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观后感
文/魏纯明
荣耀不再沉默,荣耀永远闪耀。
最近我怀着敬畏之心看了电视剧《沉默的荣誉》。面对英雄,我深深鞠躬。这是一部知道结局,但仍要追下去的剧。这部电视剧以真实人物和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再现了在解放战争最后的关键时刻,隐蔽战线工作者吴石与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紧密配合,传递绝密情报的故事。真实的历史和情感,引发两岸观众共鸣。我分享一下我的追剧心得。
1949年8月,本来要在福州迎接解放的吴石(于和伟饰),突然被蒋介石(马晓伟饰)任命为国民政府国防部次长。为了获得更多情报,吴石按照党组织的指示毅然前往台湾就职,利用工作便利陆续向中共华东局提供了有关金门岛兵力变化、西南战役国军调动等重要情报。原本要回上海的朱枫(吴越饰)在得知吴石原来的交通员牺牲、组织上需要派新的交通员去台湾时,也毅然放弃了阖家团圆的机会,只身去了台湾。吴石、朱枫密切合作,送出了多份重要情报。1950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吴石、朱枫、陈宝仓(那志东饰)和聂曦(魏晨饰)等人不幸被捕,牺牲在台北西马场町,但他们送出的舟山兵力部署图帮助解放军顺利解放舟山群岛,为全国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老实说,这部剧从第一集就知道了悲剧性的结尾。故事改编自真人真事,已知主人公的结局,观众还能不能继续追剧?的确有一定风险。但人生本就是一场知道结局的旅程,人们不还是“火”一样爱着,努力生活着、奋斗着吗?谍战剧中主人公功成身退的“爽文”模式,不能用在本剧。我们有意规避了严刑拷打之类的情节和动作,不重点写他们怎么牺牲,而是写他们在明知可能会牺牲,仍然选择拼尽全力奋斗的过程。他们知道,即将面临的牺牲是有价值的,用自己的生命可能换来成千上万人活着。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的深情,面对家人的不舍和愧疚,是最真挚动人的情感。
在思想内容方面,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追求思想内容的深刻性。
英雄长歌,精神礼赞。当历史的黑白影像在荧屏上渐次染上色彩,当泛黄照片中凝固的面容重获呼吸与温度,这已不仅是一部电视剧的场面,更是一场庄严的致敬。《沉默的荣耀》选择在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开播,其意图不言自明:它旨在拂去历史尘埃,引领我们凝视一段几近被遗忘的、悲壮的过往。它将官方纪念与大众文化记忆缝合,让无名英雄从历史档案里走向千家万户的客厅,走向万千观众的视野里,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归家”之旅,亦是对75年前英勇献身的无名英雄们的崇高致敬。
岂曰无声,河山即名。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是对历史的再现与回顾,更是对英雄精神的致敬与传承。该剧围绕吴石将军、在台向中共华东局传递关键军事情报的故事。与此同时,共产党员朱枫、在原交通员牺牲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奔赴台接替。吴石与朱枫等四人组成“东海情报小组”,分别去完成解放战争尾声一项关乎成败的绝密任务。作品以完成解放战争尾声一项关乎成败的绝密任务为叙事线索,再现关键历史场景,构建出一幅立体的历史画卷,还原出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我会舍命保护东海小组的”等感人台词,成为台湾隐蔽战线工作者动人情感和崇高信仰的真实写照。让我们一同穿越历史烟云,记住他们!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跨越时空的勋章。电视剧还将敌我的对决升华到精神的比拼。吴石等英雄对敌故事,是镌刻着英雄荣光的坐标,不仅是语言的碰撞,更是意志与品格的较量。吴石不仅坦白了自己的通共事实,还表达了对聂曦和陈宝仓等同志的深厚情感。他和陈宝仓在审讯室内相会,两人相互支持,表现出不畏生死的决心。
让沉默的历史发声,让无名英雄被看见。《沉默的荣耀》尽可能真实地诠释这段历史,实现对一段历史的全景式呈现,进而促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在这场对话中,我们不仅是旁观者,更应化身记忆的传承者,肩负起英雄精神薪火相传的使命——这既是对英雄最崇高的纪念,也是对历史之问最深刻的回应。
与那些经过艺术虚化的谍战故事不同,《沉默的荣耀》以真人真事演绎台湾地区地下斗争,剧中的每一个情节都承载着对真实生命的深刻重量感。历史需要被诚实凝视,尤其当它浸透了信仰的热血与牺牲的沉重。在光明与黑暗激烈撕扯的“至暗时刻”,个体命运与家国前途紧密缠绕,吴石将军们所处的深渊,正是抉择最艰难、代价最惨烈的所在。他们本可选择更安稳的人生轨迹,却毅然投身于暗夜深海,唯一的光源,便是内心那团对崭新中国的坚定信仰之火。
《沉默的荣耀》作为首部聚焦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重大主题电视剧,该剧九成以上真名真姓、有据可查的原型人物更是引发了观众的“考古热”。该剧呈现了1949年至1950年间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真实潜伏事迹,揭秘隐蔽战线斗争细节,填补谍战题材历史空白。
精品是怎样炼成的?创作者要俯下身子,脚踩大地,使创作有底气。拍的不仅是文艺作品,更是历史时代,是家国情怀,是悲欢离合、人间冷暖、生活百态。这部剧不是单纯的表现谍战故事,而要表现地下工作者的家国大义、理想主义者的崇高追求。那些为理想和民族未来牺牲生命的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沉默的荣耀》,何以打动两岸观众?暗夜珠光。先烈暗夜执炬、无畏前行的身影,我们不会忘记!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以真实人物和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再现了解放战争最后的关键时刻,暗流汹涌的台湾岛上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沉默的荣誉》塑造了以吴石为代表的有血有肉的英雄集体形象。
最初吸引我的是一个疑问:吴石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人生选择?
这部剧通过细腻的人性刻画,将英雄还原为有爱有惧、有牵挂有软肋的普通人。于和伟饰演的吴石将军,是蒋介石亲点的“国防部参谋次长”,也是代号“密使一号”的顶级特工,但冷硬的面具之下,他更是丈夫、父亲和思乡的游子。剧中与夫人“约法三章”的片段颇为动人。当夫人含泪提出“不许在外喝酒”“每日九点前回家”“你到哪,我到哪”这些看似家常的要求时,吴石的每一次颔首,都是对平静生活的无限眷恋与无声告别。他面对同志牺牲时手的微颤,酒后用闽南语吟唱歌仔戏时的洒脱,皆无比动人。与老友的对话,更将其内心抉择展露无遗。友人劝其顾及家人安危,莫赴台湾险境,吴石却追忆过往自己提供的情报避免了多少无谓的牺牲与城市的破坏,反问“如果当时我就是参谋次长呢?”这背后,是他“天下有饥者,如己之饥”的深切悲悯,是他放下个人命运、担起家国未来的铮铮誓言。
汗青留丹心。剧中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吴石为了更好开展工作,毅然决定去往当时危机四伏的台湾,他说,“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一句话,道出了先辈们为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真实历史“剧透”了后来的故事,吴石等英雄被捕入狱,遭受了种种酷刑,最终被判处死刑,英勇就义。
信仰,不变的信仰。吴石少时参军,目睹中国几十年战乱不断,曾笃信国民党和三民主义,却在抗战后期目睹了国民党军队内部的派系之争和各自保存实力的小算盘,导致豫湘桂大溃败,生灵涂炭。抗战胜利后,更是看多了国民党政府内部的贪腐、尔虞我诈和派系林立,他终于对国民党政权彻底失望,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共产党,相信唯有他们才会让中国繁荣富强,让人民远离战争。这束信仰之光,曾照亮1949年的黎明,也必将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漫漫长路——它是暗夜深海永不熄灭的灯塔,是民族精神星河中永恒的坐标。
我对“信仰”二字的理解,未曾触碰它的温度与厚重,直到在《沉默的荣耀》中走近吴石将军,走近那些在暗夜中擎火而行的身影,才真正明白——信仰,是一种无我的抉择!他们为了国家前途与子孙的福祉,甘愿放弃属于自己的一切,以“牺牲一个小我,成全千万家国”的决绝,将个人命运熔铸进历史的洪流。正如吴石将军在绝笔中所写:“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这丹心,是忠诚,是勇气,也是信仰最清澈的底色。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烈士从未远去,我们今日的生活,正是他们事业的延续。
与其说是被那段历史吸引,不如说是被吴石和朱枫身上的那种精神感召。他们本可以过安稳日子,却为了早日止战,选择了一条荆棘之路。他们的人生选择,暗合“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这是特别吸引我的地方。
剧作的深度,亦系于塑造出的反派的高度。谷正文、毛人凤等角色,构筑了一个强大而可信的“深渊”。尤以谷正文为甚,他并非脸谱化的残暴之徒,而是智识与阴鸷的结合体,他的存在令英雄步步惊心。剧中他通过几本书推断中共台工委密码本的情节尤为精妙。他从《死魂灵》《家》判断其主人的思想倾向,而真正的突破口,在于那本崭新洁净的《雅舍小品》。他断言,此等散文非坚定、勇敢的共产党人所喜,只能是做密码本这种工具之用。能从阅读品味窥见主人的精神内核,此种对手之可怕,远超枪炮酷刑。从这里出发的正邪较量,正是光明与黑暗在人性泥潭中的生死搏杀。
在艺术形式方面,在艺术真实的观照下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性。
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也是电视剧一个亮点。毕竟这是一部电视剧,而不是史料片。“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的历史背景和时间节点尊重事实,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和人物结局尊重史实。在剧本具体细节和情节设计上,可以进行合理虚构。
电视剧在结构上做了取舍。按吴石心理转变的轨迹,应该从抗战后期或1947年思想转变开始设计剧情,但当年4位烈士在台北马场町就义以后,一直被称为“吴石朱枫案”。电视剧以吴石最重要的一次人生选择——留在大陆过安稳生活,还是甘冒奇险去台湾,继续为新中国提供情报——为开端。为了千千万万的百姓,男女主人公不约而同选择以身入危局的荆棘之路,并做好最坏的准备,他们的牺牲是本剧的剧终。
《沉默的荣耀》以史为纲,在宏大叙事中兼具史诗性品格。直面1950年前后国共双方的斗争,特别是在台湾的激烈交锋,聚焦战斗在台湾的我隐蔽战线英雄群体,深情讴歌吴石等无名英雄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剧情以吴石情报组与中共台湾省工委两条线交错并行,斗智与斗勇交错并行,谱写了台湾地区地下斗争的恢宏画卷,印证中国革命发生发展取得成功的历史逻辑,有助于引发观众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认同和情感认同。剧中层层递进呈现“吴石们”的抉择,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生动诠释。
影片通过双线叙事,交织呈现地下工作的艰难。该剧以1949年解放前后为背景,为首部聚焦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重大主题电视剧,基于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真实事件创作,讲述国民党企图阻挠新中国统一,吴石奉命潜伏台湾担任国民政府国防部次长,与交通员朱枫等组成“东海情报小组”,向中共华东局提供金门岛兵力变化、西南战役国军调动等重要军事情报。1950年因叛徒出卖,吴石等人被捕牺牲,其情报帮助解放军在第二次舟山战役中顺利解放舟山群岛……这些无不体现出电视剧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理想的执着追求,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英雄集体的赤子之心。
该剧致力于拓展题材的叙事格局与提升艺术品质,通过精湛的演绎与灵魂的注入,实现了传神写照。这部剧颠覆了传统谍战剧以悬念为核心的叙事方式,从一开始便通过暗示与旁白宣告:这是一条不归路,这是一群走向牺牲的英雄,“他们能否成功”的疑问被“他们还能走多远”的叹息取代。这种向死而生的悲剧结构,为剧中每一次选择、每一回交谈、每一个眼神赋予了千钧重量。吴石获得情报后的片刻欣慰,朱枫卷发藏胶卷的情报传递,都表现了他们在生命的倒计时中,将每一分、每一秒燃成信仰的烛火,照亮前路。
《沉默的荣耀》这部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有一句台词“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言简意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先辈为实现人民解放、国家统一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先烈的坚守与忠诚、奋斗与牺牲,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沉默的荣耀》播出后,最令人关注的并非破3的收视率,而是其在现实中激起的巨大涟漪。无数观众自发前往北京西山无名英雄广场,祭奠剧中烈士的英灵。这部剧作为影视作品,完成了它的一个重要使命:不仅讲述历史,更激活了尘封许久的历史记忆。
无名英雄广场本身,便仿佛是一部沉默的史诗。它坐西朝东,遥望台湾。纪念碑上的铭文有云:“夫天下有大勇者……别亲离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敌而求大同。风萧水寒,旌霜履血……乃至殒后无名。”这正是吴石、朱枫们的真实写照。“岂曰无声?河山即名!”《沉默的荣耀》之所以动人心魄,归根结底在于所有戏剧冲突皆深植于真实的历史土壤,它唤起观众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亦引发对信仰最深刻的叩问。它提醒观众,今日的阳光灿烂,确系有人曾以生命为火,将黎明前的黑暗一寸寸点亮。
烈士的荣耀,不应归于沉默;而我们的铭记,更应铿锵有声!
2025.10.20
【作者简介】:魏纯明,字粹白,又字镜斋,号纯子,男,汉族,1965年5月生,山东惠民人,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学历,中学一级教师,高级编辑。现任职于中国志鸿教育集团山东部。山东省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酷爱文学创作,精通英语,爱好音乐、体育、美术等。有《粹白诗文集》、《粹白诗心》、《梦笔生花》、《汗滴与珍珠》、《文心绣凤》、《诗意雕龙》、《本命年》、《五十知天命》、《雕刻时光》、《太极琴侠》、《魏氏庄园》、《生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国作家出版社)、《汶川诗钞》(大众文艺出版社)《战疫号角》等。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