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苏相书院 研“两相”文化
——淄川诗词学会“跟着诗词进书院”系列活动之钟楼街道苏相书院采风
10月14日,一扫连续多日的阴雨霏霏,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谁事先决定今日要到苏相书院去采风?真是高人!
为了进一步挖掘钟楼街道本地文化内涵,推动诗词文化与钟楼街道“两相文化”深度融合,淄川区诗词学会许永兴会长及副会长们、部分会员,钟楼街道工委委员、人武部部长柳钊及部分工作人员,聊斋诗社部分会员,各村居宣传委员共计40多人参加了“跟着诗词看文化书院”活动。
首先对苏相书院进行了参观。
苏相书院,坐落于钟楼街道办事处店子社区,紧靠胶王路,交通极为便利。一座别致的小楼,分为四层。一层有大厅,还设有阅读室;三层设有书画教室、多功能教室;四层设有声乐教室、乒乓球区、舞蹈室。每面墙壁,都有着浓郁的文化韵味,就连走廊、楼梯间,都挂满了写有诗词、对联的书法作品。
在多功能教室里,赵玉霞老师以“两相文化”为主题,热情洋溢地给大家授课。
授课结束,大家围坐在会议室,围绕“文化兴农、文化助企”等方面展开座谈交流。
通过赵老师的讲述,大家知道了钟楼街道办事处的历史名人真不少。
著名的就有苏相、张相、招村高氏先贤等。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师事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累了便以锥刺股,发奋苦学三年,然后游说六国,提出合纵六国抗秦的战略思想。”“担任‘纵约长’,兼配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这些故事,大家已是耳熟能详。
钟楼街道有着苏相的遗迹——苏相墓、苏相桥、苏子湖。苏相桥早在明代就被列为八景之一,在清朝又被列入淄川般阳二十四景之中,是大家研学游玩的好地方。
张相,即张至发,是淄川历史上唯一官至首辅者。
淄川城区育英街西面的一条巷子,古时称“南巷”,又叫南街张家巷,后亦称相府巷。巷口曾坐西朝东竖着一座大牌坊,上嵌“天恩存问”四个大字。巷中有座大院,前后两进院落。屋顶皆青砖为墙,青瓦覆顶。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淄川城里的张相府。
张至发,做地方官,一心为民;京城为相,精于政事;对待家乡,尽瘁乡梓。今贾村有“张至发故居”,双杨镇坡子村有张家祠堂,城南湿地公园有张氏墓园……
招村高家也是明清望族,出了不少杰出人物。高鸿儒宽厚养德、高捷赈灾救民……
两相之外,还有一家,那就是元曲大师贾仲明。
贾仲明是元末明初杂剧作家。自号云水散人。淄川贾村人。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善吟咏,尤精于词曲、隐语。曾侍明成祖朱棣于燕王邸,甚得宠爱。所作传奇戏曲、乐府极多,骈丽工巧,后徙官兰陵。著有《云水遗音》等。撰《录鬼簿续编》,为八十二位戏曲作家补写了数十曲双调·凌波仙挽词。
“奋进钟声早,般阳万户闻。”钟楼街道在行动。
精心设计的“合纵游”图,甚是精妙。文化合纵:穿越时空,文脉传承之旅;展馆合纵:见证创新,红色动能之旅;企业合纵:触摸匠心,产业活力之旅;农业合纵:回归田园,乡野寻趣之旅……四条特色路线,纵横交织,共同编织出钟楼街道历史与现代辉映、产业与生态共荣、城市与乡村融合的壮丽图景。这张“合纵游”图,是钟楼街道向每一位探索者发出的诚挚邀约——期待大家循着它的指引,深度丈量这片土地的广度与温度。在行走中,读懂钟楼的过去;在体验中,感受钟楼的现在;在展望中,共创钟楼的未来!
南苏村的苏秦墓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楼街道人以苏秦文化IP为核心引擎,以“六个一”为主线(即一牌、一库、一书、一图、一表、一屏),精心打造苏相书院,将其与钟楼街道全民阅读品牌“钟楼书韵·悦读万家”深度融合,致力于构建“全龄友好”的文化服务体系。
走过,看过,听过,想过。要写出来,是必须的。
挖掘,继承,开拓,创新,是今天所有参与者共同的义务与责任。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遇到了蓬勃向上的新时代,还有一群热爱传统文化、喜欢诗词创作的诗人们,大家激情润笔赐玉,写诗填词赋曲。字里行间,承载了厚重的文化蕴涵和丰富的感情意境。
撰稿:张先海
走进钟楼街道苏相书院
壁挂图文记事稠,焕山起舞展风流。
苏秦刺股堂前梦,圣鹄修城石上秋。
沃野耕耘忆牛背,智能制造占鳌头。
读书撬动人生路,辈出英贤势未休。
观钟楼街道合纵游地图
几道红蓝几箭头,慧心独到有新筹。
苏秦古墓碑文念,张相旧居匾额留。
廉政清风满场馆,国防豪气起云楼。
川鹰食醋诗情酿,兆海玻璃月影浮。
岭上芳香迎盛夏,园中硕果乐金秋。
钟声荡起千层意,锦绣华章一路收。
赵玉霞
走进钟楼街道苏相书院
艳阳初照进黉堂,面露新奇眼放光。
一室图书聚文慧,满墙墨宝漾诗香。
廊间陈展风神汇,座上倾谈意气扬。
纵论先贤千古事,恭迎书院喜开张。
咏六国封相之苏秦(通韵)
说秦无果倦归乡,遇冷含羞激志昂。
夜诵阴经锥刺股,昼勘民瘼事牵肠。
功成合纵安天下,封相六国耀异邦。
古墓古桥留胜迹,史书史志证悠长。
赞明末首辅张至发
(一) 为县令
玉田防涝筑长堤,遵化均徭减税资。
虽是芝麻官七品,黎民心内树旌旗。
注:张至发曾分别在河北玉田和遵化为县令
(二)做京官
入选朝廷展异姿,除污厘正有奇思。
疏文批阅彰高致,首辅一肩擎大旗。
(三) 尽瘁桑梓
为保平安筑石城,义仓倡建护民生。
御田八百全捐献,百里皆闻大集名。
注:张至发之子张泰孚遵父所嘱献出御赐田八百亩扩充了淄川大集。
张爱丽
咏淄川苏、张二相
淄水钟灵育栋梁,二公辅国势轩昂。
苏卿谋略安黎庶,至发锦川贞庙廊。
青史同垂名不朽,故园长忆德怀芳。
止今乡梓传佳话,犹说当年翊盛唐。
咏苏秦(通韵)
鬼谷洞深习纵横,锥心苦爱志坚平。
六国金印腰间佩,一策合纵满目清。
墓枕淄流苍玉翠,桥边古陌碧芜生。
千年犹忆悬梁客,不负寒宵刺股名。
吟张至发(通韵)
淄水之滨起俊贤,登科出宰惠风传。
筑堤能泻田畴涝,断狱还昭日月悬。
入室裁章厘弊政,归乡捐舍筑城坚。
御田八百轻抛却,留与般阳作大川。
孟凡军
访苏相书院
黛瓦承烟雨,回廊绕墨香。
昔年锥刺股,今日合纵忙。
古墓添疏影,相桥会俊郎。
临风观古韵,云外有龙光。
苏相(通韵)
钟楼驿站谒昔景,书院今朝冠众英。
合纵抗秦身六相,悬梁刺股志功名。
残碑犹刻战国策,古墓长存无可争。
季子难评成败事,千秋文脉共潮生。
咏张相
堤锁洪波万顷安,荒年劝粟济时难。
丹心早入麟台册,城壁今存孝水端。
张相湖光涵旧韵,乡民俎豆荐新兰。
秋风欲问垂纶处,一片芦花雪满滩。
侯发玉
赞苏相书院
一牌高挂续春秋,乐学遗风传不休。
书库千函承古卷,荧屏百象拓新眸。
图描六国连横策,表列全龄大计筹。
最是钟楼声动处,万家灯火共吟讴。
苏相桥怀古
青济通衢接彩霓,山花夹道草萋萋。
潺潺溪水穿林罅,郁郁菖蒲掩绿堤。
六国印销魂尚在,九原策尽马犹嘶。
岗峦不语斜阳里,千载风云一望低。
苏秦墓感怀
千年孤冢柏森森,碧水苏湖照古今。
妙舌奇谋声已远,重阳犹见祭人心。
鹧鸪天•赞首辅张至尊发(以钦谱)
楼筑空心济世穷,仓开义粟赈灾农。御田千顷捐民食,官牒三更烛火红。 冰操凛,赤心融,万家忧乐系怀中。淄州自古多清吏,首记张公德政丰。
岳崇刚
走进苏相书院
银屏墨韵满书香,文脉千秋汇一堂。
盈架明经今古继,凝神学友曲歌扬。
苏秦刺股遗风在,张相忧民德泽彰。
欣看钟楼情缕缕,管弦漫品润诗肠。
书院话张相
书院学堂论张相,明朝宰辅政声清。
修堤永镇兰泉水,筑垒常安铁石城。
八百御田开集市,一生肝胆奉苍生。
般阳故土忆功德,文化传承足下行。
怀苏秦
鬼谷洞奇修玉瑛,独携长剑谒王庭。
书锥夜血斑犹在,舌底风雷势已形。
掌印能联六国阵,回辕竞溃九重盟。
千秋纵策遗踪忆,太史灯前叹莫名。
苏相书院感怀
一
文院层楼翰墨香,素屏真迹映长廊。
时闻讲席传经典,自有书声绕画梁。
二
耳目一新书画香,彩屏诗句挂长廊。
巡游四线雅风起,文韵钟楼贯四方。
王文良
苏相书院(通韵)
雅洁书院喜开张,政府搭台引凤凰。
文化承传助农企,复兴路上步昂扬。
钟楼街道印象(通韵)
人文厚重看钟楼,魅力多元合纵游。
季子湖边思刺股,苏秦墓侧话商筹。
赏怀玻艺皛光耀,品味川鹰心匠酬。
张相故居涵史韵,古今融会势方遒。
咏苏秦(通韵)
鬼谷门生多智谋,志存高远付追求。
连横失败苦三载,合纵成功耀九州。
刺股精神学子敬,运筹韬略世人讴。
六国封相花独秀,一代声芳万古流。
明末首辅张至发
能吏恤民黎庶崇,外官入相始于公。
制丸分药自除疫,筑坝修堤亲抗洪。
淄邑石城捐款建,西关大集献田隆。
精勤政务栋梁范,尽瘁梓乡功德丰。
蒲泽
走进苏相书院(通韵)
(一)
两座平湖两相名,传承文脉未曾停。
钟楼宝地贤才聚,书院悬牌喜事成。
(二)
妙定良谋四线通,共擎书院沐金风。
心承苏相悬梁志,蹈励乡贤再建功。
注:钟楼社区合纵游四线(文化线、展馆线、企业线、农业线。
敬赠柳部长
赴会钟楼遇柳郎,勤耕文苑蕴荣光。
筑巢引凤胸中志,浇灌百花诸业昌。
杨升发
苏相书院感赋
钟楼书韵悦千家,宝卷琳琅众口夸。
凿壁偷光终灿烂,执锥刺股最风华。
穷研笑出隆中对,盲读悲为井底蛙。
博览方能今古晓,风云际会乐无涯。
张至发传
外官入相公为首,政殿忠君巧运筹。
报国得时传噩耗,返乡含泪苦丁忧。
辛勤常挟经纶策,赈济强驱病患休。
防御寒风百窝铺,至今尚有石城头。
苏秦传
洛阳背井至般阳,鬼谷阴符未究详。
独断专行穿渭水,连横无效失秦王。
一锥刺股三年后,精透通神万里疆。
游说合纵天下事,相封六国创辉煌。
车春德
卜算子·咏六国相苏秦(正体、通韵)
说秦遭冷嘲,羞愧心中荡。夜诵阴符锥刺骨,民瘼何曾忘。 功成万民邦,名就多国相,合纵奇谋治天下,亘古一绝唱。
卜算子·咏苏相书院(正体、通韵)
一匾耀淄州,宝卷盈书库。国策千文翰墨香,隽永传千古。 魂牵社稷安,心系人民富。指点江山载春秋,合纵江山固。
郭皆波
咏苏秦
悬梁刺股志雄魁,游说君王出草隈。
六国纵横天下计,一朝佩印锦衣回。
妻孥早倨今何媚,兄弟先疏后亦偎。
休叹亲情随势改,功成自有史书裁。
李绪芬
苏秦传(古风)
家贫年少师门拜,踌躇满志到秦国。
劝谏君王遭失败,归家亲眷背脊戳。
自谴锥股勤发奋,合纵六国功绩卓。
倘若倦学人颓废,何以远略智谋多。
咏苏秦(通韵)
合纵联盟游说客,六国相并功名赫。
潜心效燕弱齐谋,车裂复仇施计策。
宋世广
鹧鸪天·赞苏相书院
水墨飘香不染尘,清身只进圣人门。但留春意雅风在,还有秋浓九曲真。 谈往事,谱乾坤。余生还做读书人。长廊挂满诗千句,岁月无痕万象新。
孟凡众
访苏相书院(通韵)
书院喜开张,明堂任自徉。
墙悬新画美,架列古书香。
“四线”增心智,“六一”明眼光。
城西多俊彦,文脉续承长。
注:四线:合纵游四线。即:农业线,文化线,展馆线,企业线。
六一:一牌、一库、一书、一图、一屏、一表。
苏相(通韵)
六国相印竟独兼,合纵筹谋自等闲。
刻苦研习锥刺股,后学千古做标杆。
张相(通韵)
淄川荣幸诞高官,兼备德才留美谈。
且看相湖明似镜,青松环绕入云端。
赵金雷
走进苏相书院(通韵)
钟楼低首迎骚客,引凤筑巢开讲堂。
唐韵宋词传古意,挥毫剪纸誉般阳。
听赵老师讲课有感(通韵)
颂苏相
东周季子奔他乡,锥刺求学游说忙。
合纵迎来黎庶赞,六国拜相永留芳。
赞张相
明末清初张府巷,皇恩首辅耀家乡。
常怀理政安民策,义举超凡后世扬。
吕学玲
钟楼街道参观苏相书院
诗书万卷壁生光,墨韵如霞天外长。
千载文华今日盛,寻常百姓竞登堂。
苏相(通韵)
利弊详陈舌吐莲,六国相印掌中抟。
巧施合纵强秦惧,十五年间天下安。
张至发造福桑梓(通韵)
石筑城墙名四方,空心楼固万金偿。
御田俱献建集市,张相功德不可量。
黄宽远
走进苏相书院(通韵)
诗人相聚在金秋,墨宝飘香书满搂。
苏相桥边庠序立,传承薪火浚源头。
车献亮
苏相书院叹苏秦(通韵)
说客六国执相印,设谋合纵抗强秦。
间谍事泄遭车裂,为统神州而殉身。
孙奉胜
苏相书院采风
钟楼寻圣迹,书院汇群英。
两相存风范,千秋颂美名
苏相书院听赵老师讲课
钟楼书院新风彩,文化传承底蕴深。
今日黉堂听一课,精神财富胜千金。
走进苏相书院
书院大名扬,人文底蕴强。
长廊图溢彩,雅室墨生香。
良相千秋颂,般城百业昌。
今朝逢盛会,清韵满华堂。
清平乐·钟楼文化驿站
筑巢引凤,一切看行动。文化传承凭大众,责任比山还重。
今朝相聚华堂,同书诗韵悠扬。共祝繁荣昌盛,齐心再创辉煌。
张明荣
赞双相
留迹孝河畔,人称父母官。
丰功存史册,伟绩载民间。
钟楼续长篇(古风)
孝水潺潺过淄川,钟楼古韵续长篇。
四线西城游主脉,文承六一开慧眼。
监制:许永兴
统筹:赵玉霞、岳崇刚
收稿:张爱丽
审稿:杨升发、侯发玉
摄影、编辑:张先海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