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14日,陕建十一建集团承建的刘古愚纪念馆,在其故乡咸阳天阁村正式落成,转眼一年过去,先生诞辰182周年之际,作为一家建筑企业,我们能为他深爱的这片土地留下什么?原来答案早已砌在了一砖一瓦间,写在来来往往的研学队伍中,闪耀在孩子们专注的眼神里。
朴素的匠心
刘古愚先生一生讲求“经世致用”,承建他的纪念馆,我们想的是建一座对得起先生风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建筑。一年前,我们将对先生的敬意,砌进了一砖一瓦,老师傅们拿着粉笔,把复杂的斗拱、翼角椽子按原尺寸一比一画出来。一年后,这座建筑已超越了物理空间,成为一座鲜明的精神坐标。它不仅是先生的纪念地,更成为咸阳市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
在先生家门口,盖一座“新课堂”
过去这一年,纪念馆迎来多批研学团队: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的师生在此开展“传承先贤精神”主题研学,先生的生平事迹变得可触可感;陕西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将思政课搬到现场,先生“教育救国”的理想在真实的场景中深深触动学生……这座由我们建造的“好房子”,已成功转型为启迪心灵的“新课堂”。
文化的接力
作为一家扎根陕西的国有企业,我们始终思考:如何将企业的发展融入地方文化建设的脉络中。承建刘古愚纪念馆,正是我们交出的答卷之一,我们用专业建造管理服务,将先生的思想与精神固化于形,为其传承提供了一个坚实、庄严的场所。
刘古愚纪念馆总建筑面积约2687平方米,内含安邦厅、教育维新思想厅、年谱厅等七大展陈空间。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图一物,都不再是冰冷的陈列,而是先生“实业兴国、教育救国”思想的生动教材,它超越了传统纪念馆的界限,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大学”。(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