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同行北武当红叶路感吟(下平六麻)
于金奎(宁夏石嘴山)
腮红满溢看烟霞,漫步林间夹道花。
我醉群山呈上瑞,谁迎阔叶润无瑕。
晴空远唳云中雁,灿菊轻摇漠北涯。
伴侣行吟沾秀色,廊亭小憩忆韶华。
2025.10.20.
诗评《七律·同行北武当红叶路感吟》:一轴融情于景的漠北秋行图
这首七律严守“下平六麻”韵脚,以细腻笔触铺展北武当红叶路上的秋景与人情,兼具格律之工与意趣之美,是一首情景交融的秋日行吟佳作。
其鲜明特色集中于三点:
1. 炼字传神,绘秋景于“活”:开篇“腮红”以拟人化手法喻红叶,将秋山写得娇俏灵动;“远唳”“轻摇”两个动态词,分别赋予雁与菊生命感,让“云中雁”的悠远、“漠北菊”的闲适跃然纸上,静景中藏动感。
2. 情景互嵌,融心境于“景”:全诗以“同行”为暗线,景随情生。“我醉群山呈上瑞”将诗人沉醉秋光的愉悦,转化为群山“献瑞”的主动姿态;尾联“沾秀色”“忆韶华”更是直抒胸臆,把林间漫步的惬意、与伴侣小憩的温情,与“烟霞”“灿菊”的秀色深度绑定,景语即情语。
3. 格律谨严,合体式于“规”:作为规范七律,全诗通篇押“霞、花、瑕、涯、华”的“下平六麻”韵,韵脚清晰统一。对仗亦见巧思,如“晴空远唳云中雁”对“灿菊轻摇漠北涯”,“晴空”对“灿菊”、“云中雁”对“漠北涯”,词性相对、意境相谐,既合七律格律要求,又拓展了秋景的空间层次。
整首诗以“行”为脉络,从“看霞”“漫步”到“行吟”“小憩”,移步换景间将漠北秋山的明丽、同行的温情与对韶华的追忆串联,笔墨雅致却不晦涩,既见诗人对格律的娴熟驾驭,更显其对生活景致的细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