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唐诗(续)
——如果……
作者/刘哲
癸卯暮春,一日,于家中看闲书打发时光。杜建斌、李葛奇二位老师不期,甚喜。落座,寒暄以毕,饮茶闲聊,至兴致处,葛奇老师扯出一话题:言及“红”“白”事之婚庆联与哀挽联。说有一好友曾于其不知是《古今对联大全》还是网上抄得一“哀挽联”欲用,葛奇老师以为不妥,不如自撰贴切且情深,本人也有同感。但过后细想,当今社会,文盲人数几乎趋近于零,然能作出比较规格的普通对联,人数确实有限。吟诗作对,本来就是戴着镣铐跳舞——难度不是一般。一般人抄一下现成的拿来用也无可厚非。不过最好是从前人经典的诗联里边找着灵感引用部分妙句自撰而成为佳,自古文章一大抄吗。
好了,咱们言归正传,继续漫话唐诗。对不起了,先说明一下,我今天之所以先来这么一段序子,是因为我想起一段唐朝诗人群里的一个公案。
说的是武则天时期,京城里宋家有个长子,孩子很聪明,他叫宋之问,在这里,我想称他老师或者是同学,可他的人品。我觉得不够格。但是他可真是唐朝诗人里边一个颇有名气的诗人。他出道时年纪很轻,所以我权且称他小宋吧。说他人品不够格,就是因为有一桩公案,这位小宋是“嫌疑人”,小宋自小就很有才气,年纪轻轻,就在京城的各大媒体上不断的发表作品。渐渐的名气就大了。五言诗写的也是最得心应手的。随着声誉的渐起,小宋也很得意。可是有一天,他忽然收到一首诗,是外甥刘希夷发来的。外甥在微信里说“小舅,你看我这两句诗怎么样?”能不能发表?宋之问点开微信一看,不禁吃了一惊,诗中两句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太棒了,要是发出去,肯定是能流行的。这小宋心想,这要是发表啦,那以后我宋之问在京城诗坛还能混吗?
这宋之问不动声色,给外甥发了个微信,他说:“外甥啊,这两句诗的水平我看也就是一般般吧,就算发出去效果也不会怎么样,要不然以舅舅的名义发表吧?”就这样在小宋以他的名义发表的同时,他的外甥刘希夷就不明原因的去世了。当时有人怀疑,刘希夷的死与宋之问有关。虽然从人情世故和情理上不大可能,可是宋之问的人品,当时人们是有理由怀疑的,宋之问凭借着他能在武则天跟前走动,他的五言诗也颇得武则天喜爱。就连当时唐朝女诗人里边的佼佼者上官婉儿,对宋之问的诗也有好感。可他不知足啊。他为了想和武则天上床,有很多手段让人不齿。他还有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天生的有狐臭,后来被贬不知是什么原因,那就是个谜了。
好了,这个话题太沉闷了,下面我们再说一个唐诗里面最有名的,那就是李白。说起唐朝的诗人,不说李白那是绕不过去的,他就像一座山在那挡着。你能绕过去吗?不光李白,包括李白在内的很多唐朝诗人特别爱写,爱提到六朝。
什么是六朝?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回答,六朝就是东吴,东晋,再加上后来的宋、齐、梁、陈,也就是中国南方连续出现的六个以建康为首都的王朝。
但如果从文学的角度回答,六朝就是陶渊明,就是谢灵运,颜延之, 就是鲍照 就是谢朓、阴铿。
为什么要说六朝,因为李白的很多名句,他的灵感来源都在六朝诗人里边,特别是谢朓,他是李白的偶像,李白就是他的铁杆粉丝。明朝的胡应麟都说,谢朓是“唐调之始” 谢朓写“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李白就写“山水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你看看,他处处向谢朓致敬。谢朓说好诗要“圆美流转”而李白主张写诗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几乎是一致的。
“如果”我就是说“如果”,如果没有谢朓,李白的诗还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这甚至都是个问题。
还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了节省篇幅,我在这儿就不把全诗录下)“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看看李白的《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那么神似,难道这是偶合吗?真是没有一点启发和传承或者是灵感来源吗?
在这儿,我还是要说“如果”如果没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那么李白的《把酒问月》,能有这么妙吗?
再看屈原的《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常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这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岂非如出一辙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屈原,陈子昂能有《登幽州台歌》吗 ?
鲍照的《拟行路难》共十八首,看看其五:“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今我何时当得然,一去永灭入黄泉。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
我还是要说“如果”,如果没有鲍照,李白的《将近酒》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还能那么自然流出吗?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说,“如果”。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似乎并不会受多大影响,和我们普通人的柴米油盐没有什么关系。
的确如果没有李白,大不了屈原将没有了传人,谢朓少了一个铁杆粉丝,“饮中八仙”会少了一仙,后世的孩子会少了几首启蒙的诗歌,《全唐诗》大概会变薄一点。如果没有李白,也就是中国诗歌的历史会有一点变动,古体诗会更早一点地输给格律诗。
不过我们可能会少一些网络用语。比如一度很热的流行语《你咋不上天呢》,最先就是李白说出来的:“耐可乘流直上天”出自《陪族叔刑部待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再看另一个网络热语“深藏功与名”,出自李白的《侠客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如果没有李白这首诗,金庸也不会写出武侠小说《侠客行》来。
非但《侠客行》写不出,《倚天屠龙记》多半也悬。给灭绝师太那把“倚天剑”打广告最多,最给力的则要数李白:“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台湾的文艺界也会受影响的。当年唱遍大街小巷,录像馆,台球厅的《新鸳鸯蝴蝶梦》他黄安不一定能写出来。这首歌就是从李子白的一首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里化出来的。“就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是化用李白的句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后面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则直接是把李白的诗句搬过来了。
如果没有李白,女孩子们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比如美国的化妆品Revlon,不可能叫“露华浓”了。因为他是从李白的诗里来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如果”没有李白,中国诗歌江湖的格局会有一番大的变动。几乎所有大诗人的江湖地位都会整体提升一个档次。李商隐也就不是“小李”了,那就是“大李”。……
还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从小一起长大的男女朋友,你将没有词来准确形容他们的关系,你不能叫他们“青梅竹马”也不能叫他们“两小无猜”。我们还将难以形容全家数代人团聚,其乐融融的景象,因为“天伦之乐”这个词也是李白发明的“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浮生如梦”也不能用了。“杀人如麻”也没有了 扬眉吐气,仙风道骨,一掷千金,一泻千里,大块文章,马耳东风……。“如果”没有李白,这些成语我们都不会有了。此外,蚍蜉撼树,春树暮云,妙笔生花……这些成语都是和李白有关的,将统统没有了,我们连说话都会变得有点困难。(哈哈!也可能没那么严重,我是想逗诸君一笑耳)。
如果没有了李白。当我们在社会上机遇不好,没能施展本领的时候,将不能鼓励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当我们遭逢了坎坷也不能说“长风破浪会有时”当我们开怀畅饮的时候,也不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当人们做生意不小心亏空积蓄的时候,也不能宽慰自己“千金散尽还复来”。
还有几人知道黄河之水是从哪里来的?有多少人知道庐山的瀑布有多高,还有几人知道燕山的雪花有多大,还有谁知道蜀道到底有多难?也不知道桃花潭水有多深……。
白帝城,黄鹤楼,洞庭湖这些地方的名气大概都要略降一格,黄山,天台,峨眉的氤氲多半也要减色许多。
没有李白的“举杯邀明月”,苏轼未必会有“把酒问青天”,没有李白的“请君试问东流水”,李煜未必会让“一江春水向东流”,没有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李清照不一定能写出“九万里风鹏正举”。
有了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才有毛泽东的“我欲因之梦寥廓”,有了李白的“欲上青天揽明月”,才有“可上九天揽月”,有李白的“挥手自兹去” 才有“挥手从兹去”,有李白的“安得倚天剑”,才有“安得倚天抽宝剑”。
“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的童年世界也会塌了一角,“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也就没有了,没有了它,小朋友们该怎么把作文凑足六百字?
今天如果要检验一个人是不是华人?答案是抛出一句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看他能不能条件反射的说出“疑是地上霜”。(哈!哈!又逗君一笑)。
真不知道李白在世的时候,有没有预料到这些?他的一生比较矛盾。有时候说自己的志向是当个大官儿,轰轰烈烈的干一场大事,有时候又说自己志向是搞文学,做研究“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前一个志向,他是没有实现,但后一个志向,他是超额完成的——“垂辉映千春”,他已经映了一千三百多春了,肯定还会继续光辉下去的,诸君信不信,反正我信。
2023.6.20
作者简介:刘哲,陕西周至人。农民,喜欢读书,且无一定目标乱读杂书;喜欢诗词对联,读书随笔,小散文;喜欢品茶,善于哲理;通晓周易,娴熟Ai;爱好书法、国画。现在《绿风》文学社任总编。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