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期月赛以“未寄出的晚安”为题,两首荣获三等奖的作品,均以细腻的笔触与深沉的意象,共同刻画出一种悬置的、无力的思念。它们如同深夜中未能拨出的电话,在静默中积蓄着巨大的情感回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期点评老师青岩(亦以“蒲风”为笔名)为两首诗作提供了视角各异、切中肯綮的赏析。
方向的作品《未寄出的晚安》,恰如青岩老师所评,运用了排比与蒙太奇手法,让情感与画面“层层渐进”。诗中的“梅花”、“小雪人”与“外婆桥的雪”在时空里交错,清晰与模糊并存,最终凝结于一个极具张力的悖论:“目睹了荒凉 / 在为某一人造一座美丽宫殿”。这份晚安无法寄出,并非因为遗忘,而是因为那份情感过于盛大和孤绝,最终只能将其封存于内心那座华美而荒凉的宫殿之中,使得“情感无处安放”。
石头(安徽)的《未寄出的晚安》,则获得了青岩老师以 “蒲风”笔名进行的浅析,他指出此诗是“一缕情深义更浓的相思”。诗人从“夜色如磐”、“第八支烟蒂”等细节入手,细腻地铺设场景。而诗中“抖”出的“包袱”——“几十封无法邮递的书信”,将诗的意境“又推高了一层”。那“踩碎的月影”和“吹落一地的桃花”,正是无数次反复咀嚼又终被放弃的倾诉。诚如点评所言,此情此景,正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现代写照。点评中也诚恳地提出了“前文铺陈有点小多”的个人见解,体现了交流共勉的诗学态度。
两首诗作,一者空灵朦胧,一者沉郁顿挫,都以高超的意象驾驭能力,完美诠释了题目内核。感谢青岩老师以不同的视角为我们带来的精妙点评,与获奖诗作互为映照,相得益彰。
请跟随主播孙丽芬老师的声音让文字插上飞翔的翅膀……
未寄出的晚安
方向
那一夜,梅花开了
小巷捧着梅香,走出好远
我想拿一首短送送它
却发现里面的小雪人、红纱巾、银铃串
早已模糊不清
那一夜,时钟指向不明
原本落在外婆桥的雪,却落在千里之外的大运河
我徘徊于某个容器内
周围长满了倒刺,我知道会夜痛一阵
也知道,梅花开的时候
漫漫长路,被打上多个暗结
那一夜,我目睹了荒凉
在为某一人造一座美丽宫殿
2025.8.13
【青岩读诗】:
排比手法写诗,无论情感还是画面都是层层渐进。让人有“更上层楼”的感觉。蒙太奇手法描写,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让思念披上朦胧嫁衣。让情感无处安放!他的内心世界是“荒凉”的,但是他坚守着,他要为心爱的人建一座“荒凉的宫殿”,属于他她独有的那份晚安(思念)意象。
代问小坏蛋好。
——青岩
温馨提示:(点击下面蓝色链接即可回顾作者往期精彩)
乡愁与生命的回响方向(1)
红色记忆与时光刻痕 方向(2)
现代性困境与家国情怀 方向(3)
季节的隐喻与历史的回声 方向(4)
未寄出的晚安
石头(安徽)
夜色如磐,房内暗淡的灯光
倾斜在第八支烟蒂上
那些零星的烟灰,仿佛是一个个单调的词,散落于信笺
月亮潮湿的轻叹声
紧贴在枝头。夜,越来越深,他不想尽快在信笺落笔“晚安”
明明知道信箱的钥匙
早就锈蚀。重新拾起揉碎的词语,又该寄往何处?
沉默许久
他从抽屉里取出从未寄出的几十封邮件
每一段里
都是踩碎的月影
风一吹,桃花落满一地
——他从夜空收回饥渴的眼神
欲言又止
【蒲风浅读】
与其说是写“晚安”不如说是写一缕相思。写一缕单相思,写一缕情深义更浓的相思。这首诗最大特点有:前三节细腻铺设场景,重墨渲染加持情感浓度。后半部分又“抖”出一个“包袱”!居然还有几十封无法邮递的书信,把整首诗意境又推高了一层,显得情深意更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更上心头”。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对这首诗最好的注角。
个人观点认为:前文铺陈有点小多,违背诗歌惜墨如金,精简至深语言特症。个见!与海兵兄共勉。
温馨提示:(点击下面蓝色链接即可回顾作者往期精彩)
石头月赛赏析(上)
在荒原上点灯的人 石头(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