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诗画】
当知晨光为我第一次来
文/明社(新疆)
不再以生命作为最关注的重点
获取你真心之后
那些原以为让我最感荣耀体壳的空洞
不再是
骄傲的资本许以我第一时间的傲慢
山河谷川以及天空的阔远携流云的狂奔与野蛮
用其毫不讳愧的态势大肆泛滥
这无端
以更狂和毫不规范
涂鸦着天的蓝
一切太突然
爱不爱已由不得梦来决判
似乎
倒与我清晨莫名的忧患关联
再一想
这与我的慌张何干
秋雨依旧连绵
风也依然由自己的喜欢
折断岁月最佳的时段
是以
满不在乎的态度蔑视着浮生皆为过往云烟
从今往后
梦醒时
再不提昨日黄昏和你入我时的悄无声息浮现
权当鸟儿不知飞过谁的屋檐
留坨屎一滩
风平浪静的短暂
为何非得知晓今夜过后何月何年
归期依少年
一曲唱一月弯视天地间
斜阳怎会不知
用当下珍惜眼前这彩虹粉染
与山脚写下世绝的画面佐证爱才至高无上的善
2025-10-20原创首发
挣脱桎梏与拥抱当下:一曲在晨光中重生的生命独白
明社这首《当知晨光为我第一次来》,以锐利的自我剖白与奔放的自然意象,书写了一场从沉溺过往到拥抱当下的心灵蜕变。全诗打破规整韵律,以“狂放不驯”的笔触,将情感的挣脱与生命的觉醒熔铸于字里行间,读来如破茧之声,极具张力。
一、意象:以“自然之狂”衬“心灵之破”
诗人善用极具冲击力的自然意象,承载内心的挣脱与觉醒。“山河谷川”“天空阔远”“流云狂奔与野蛮”,这些不受约束的自然图景,既是对“体壳空洞”“傲慢资本”的反叛——用天地的“毫不讳愧”,反衬过往对虚荣、执念的沉溺;又暗合心灵的“突围”,仿佛自然的“狂放”正推着诗人打破自我设限的桎梏。而结尾“彩虹粉染”“山脚世绝画面”,则从“狂”归于“暖”,将“珍惜眼前”的顿悟,化作具象的温柔景致,让“爱与善”的主题有了落地的温度。
二、情感:从“执念之困”到“觉醒之释然”
诗歌的情感脉络清晰而强烈,呈“破—立”之势。开篇直击内心困境:“生命不再是重点”“体壳空洞不是骄傲资本”,直白剖白对过往执念的反思;“爱不爱已由不得梦来决判”“与我的慌张何干”,则是与过往情感的“切割”,带着几分决绝与释然。中段“折断岁月最佳时段”“蔑视浮生为过往云烟”,将这种挣脱推向极致,是对“昨日黄昏”“你入我时”的彻底放下,甚至以“鸟儿飞过留坨屎”的粗粝比喻,消解回忆的滤镜,打破矫情的羁绊。结尾“归期依少年”“珍惜眼前彩虹粉染”,则完成了情感的“立”——从沉溺过往的忧患,走向拥抱当下的通透,“爱才是至高无上的善”,让觉醒有了温暖的归宿。
三、语言:以“不驯之笔”写“不羁之心”
全诗语言风格极具个性,没有刻意的雕琢,却自带力量感。“大肆泛滥”“狂和毫不规范”“涂鸦着天的蓝”等表达,打破传统诗意的含蓄,用近乎“粗野”的直白,传递挣脱束缚的畅快;“留坨屎一滩”的比喻更是大胆,以世俗化的粗粝,撕碎对过往的美化,让“放下”的态度更显真实决绝。这种“不驯”的语言,恰与诗人“打破桎梏、拥抱自我”的内心世界高度契合,形成“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让每一句都像从心底奔涌而出的呐喊,极具感染力。
这首诗更像一篇心灵宣言,诗人以晨光为“新生”的象征,在与过往的撕扯、与自然的对话中,完成了自我觉醒。从“执念的困局”到“当下的澄明”,每一笔都带着挣脱的力量,最终落脚于“珍惜与爱”,让这场心灵的蜕变,既有破茧的痛,更有重生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