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功名》第十五集:兼职初体验
【开场】
场景1:F大学食堂门口,初冬
寒风萧瑟,林知远接过一张"校园快递分拣"的传单
画外音(林知远):
"奖学金落空的挫败感,催生了一种更为实际的紧迫感。我不能再将希望完全寄托于那遥远且不确定的'未来回报'。"
特写:传单上"日结"两个字格外醒目
【第一幕:寻找出路】
场景2:学校布告栏前
林知远仔细查看各类兼职信息
家教招聘:
· 要求:有经验,重点中学毕业优先
· 时薪:50元
数据录入:
· 要求:熟练使用Excel
· 工作时间:与课程冲突
林知远(内心独白):
"连最基本的工作都需要'经验',可谁给过我积累经验的机会?"
场景3:快递站点
位于学校后街小巷,空气中弥漫着胶带和灰尘的味道
站长(打量林知远):
"学生?能熬夜吗?活儿不轻省。"
林知远(急切地):
"能!我能吃苦。"
站长:
"试用一晚,八十块,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
【第二幕:夜班初体验】
场景4:快递分拣现场,夜晚
传送带永不停歇,包裹源源不断涌来
工头(粗哑的呵斥):
"那个学生!快点!别磨蹭!"
特写:
· 林知远手忙脚乱地分拣包裹
· 沉重的包裹让手臂酸痛不堪
· 灰尘吸入鼻腔,引发阵阵咳嗽
场景5:凌晨时分
林知远困得眼皮打架,用力掐自己大腿保持清醒
老骑手(用方言对同伴):
"这些学生工,干不了几天就得跑。"
林知远装作没听见,继续埋头干活
【第三幕:第一份工资】
场景6:凌晨两点,工作结束
工头挨个发钱
工头(塞给林知远一百块):
"看你小子还算实在,给一百。明天还来不来?"
林知远(紧握钞票):
"来!"
场景7:回校路上
林知远推着电动车,在寒风中数着钱
林知远(内心独白):
"一百块。这是我靠自己的双手,在象牙塔外挣到的第一笔钱。"
特写:沾满汗渍的百元钞票
【第四幕:双重生活】
场景8:第二天课堂
林知远强打精神听课,却忍不住打瞌睡
贺教授(点名):
"林知远,请你回答这个问题。"
林知远(慌忙站起):
"我..."
他因为缺课,完全不知道问题是什么
场景9】****:宿舍夜晚
周凯在玩电脑游戏,李锐在跟女友视频
林知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
"我...我去洗漱。"
特写:他洗衣服时发现袖口已经磨破
【第五幕:价值的思考】
场景10】****:深夜的快递站
林知远在休息时望着传送带发呆
林知远(内心独白):
"在这里,我的985学历毫无意义。他们只需要我能吃苦,能熬夜,能像机器一样准确分拣。"
场景11】****:给家里汇款
林知远在ATM机前操作
林知远(轻声):
"爹,先寄回去五百,您和娘别太省着。"
内心独白:
"这份用尊严和汗水换来的钱,希望能让你们的冬天暖和一点。"
【片尾】
画外音(林知远):
"兼职初体验,剥去了大学生活最后一层浪漫的想象。我开始明白,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有时候最原始的体力劳动,反而比那些虚无缥缈的'机会'更可靠。只是,用青春和健康去换取生存资料,这笔交易真的划算吗?"
片尾画面:
· 传送带上永不停歇的包裹
· 林知远疲惫的侧脸
· 黎明前最黑暗的天空
---
第十五集核心冲突:
1. 生存与学业的矛盾:体力劳动对学习精力的消耗
2. 身份认同危机:高材生与体力劳动者的角色冲突
3. 价值重估:知识价值与劳动价值的现实对比
艺术特色:
1. 通过工作场景的细节展现体力劳动的艰辛
2. 运用对比手法凸显校园与社会的差异
3. 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境
这一集通过主角的第一次兼职经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在现实压力下的艰难选择。快递站这个场景不仅是一个工作场所,更是一个观察社会的窗口。在这里,学历的光环黯然失色,生存成为最直接的命题。主角在传送带前的思考,预示着他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