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荣刊作者
唐增虎/丛延春/盛宗荣/王宣球
刘堂平/连丙堂
本期编委
文学顾问:陈野涧/阴济军
文学传播:王宣球
文稿审核:熊波/连丙堂
主编:刘堂平
圆满里
临江仙•月季(贺铸体.押第二部韵)
唐增虎(山东)
晓露匀开千点艳,晴光浅晕红妆。不随桃李竞春芳,瘦枝凝秀色,密叶护幽香。
暑往寒来花自好,月轮莸取年光。淡姿浓态总凝香,东风吹又发,无语对斜阳。
(同题四首)
渔歌子•菠菜(张志和体.押第十一部韵)
唐增虎(山东)
翠叶凝露抱嫩茎,寒泉轻浣去尘腥。
春盘细,晓炊清,一箸鲜甘赛酒倾。
卜算子•菠菜(苏轼体.押第三部韵)
唐增虎(山东)
翠叶抱柔茎,寒浣除尘滓,
细切春盘凝浅青,晓爨添清味。
无贵亦堪珍,不羡膏粱绮。
一箸甘鲜胜酒卮,野火人间意。
鹧鸪天.菠菜(南唐•李璟体.押第十一部韵)
唐增虎(山东)
翠叶团酥抱嫩茎,寒泉轻浣去尘腥。
春盘细切敛新菁,晨炊微爇带霜清。
抛轻价,守芳馨。独居烟火最关情,
何须彝鼎佐嘉英,双筯甘鲜胜琼觥。
秋蕊香•菠菜(晏殊体.押第十二部韵)
唐增虎(山东)
翠叶凝脂含秀,嫩梗攒尖轻透。
寒泉濯后尘氛瘦,齿颊甘香盈袖。
春盘细切晨光漏,添清溜,寻常蔬食堪珍候,不羡膏粱肥酒。
沁园春·打卡甘南三十景之十九·世界上最绝美迷人的自驾公路·洛克之路
文/丛延春(辽宁)
迢递千寻,危途百里,四季穿行。
过车巴沟谷,置身仙境;卓尼藏寨,信步闲庭。
草地氤氲,雪峰耸峙,峭壁巍峨涧水鸣。
舒心绪,自风光旖旎,景象峥嵘。
峻川、秀谷、深泓,
云崖暖,登高可摘星。
见巍峨宝刹,泽恩庶众;嶙峋石壁,直刺苍冥。
风赶牛羊,云舒雾雨,笑享天堂开眼睛。
凭栏处,赋缤纷诗句,爽我神情。
题记:在甘肃南部的群山环抱之中,隐藏着一条如丝带般在云端穿梭的公路。这条被越野爱好者们珍藏多年的秘境之路——“洛克之路”。它从扎古录镇出发,我们沿着车巴河逆流而上。沿途,田园风光旖旎,油菜花田金黄一片,藏式村落点缀其间,错落有致。盛夏,山坡上更是开满了杜鹃花,粉紫、雪白、殷红的花浪如同雪线上的瀑布,倾泻而下,美不胜收。而它,绝非寻常之路,而是一条以壮美风景为尺,丈量大地之广阔的天路。它宛如一条绚烂的丝带,巧妙地将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接壤地带的绝美风光精心串联。从壮美的卓尼县扎古录镇出发,一路前行,直至令人心驰神往的迭部县扎尕那,这短短的106公里路程,却汇聚了甘南地区风光的绝代风采。
律·秋湖(外一首)
文/丛延春(辽宁)
金风席卷芦花浪,堤岸柳垂落叶稠。
骚客徒伤荷满韵,钓翁窃喜鲤贪钩。
霜寒枯草黄吞绿,雁唳旋空去欲留。
映日鳞波光耀眼,一潭烟雨一潭秋。
秋雾
晴夜溟濛渐渐浓,气吞河汉隐星空。
天低欲堕凌云塔,水厚将埋立地松。
举目苍茫寻月影,环郊遐迩匿风踪。
晨辉驱散绵绵雨,一任笼纱漫九重。
檀州秋美
王宣球(北京)
燕岭明珠景靓闲,溪翁庄北探秋山。
枫香醉水霜媒树,雁断危楼戍守关。
天过菊风吹白发,意同林色送青颜。
遥听黍谷新功曲,冶塔西辉乐日还。
摘杮子
盛宗荣(重庆)
丹身满白盐,精拣竹篓拈。
轻手慢拿捏,尝尝软柿甜。
水调歌头·柿甘桔酸
刘堂平(江西)
露染枝头色,秋酿两般香。
橙红缀满疏影,柿熟覆轻霜。
漫摘盈筐甘美,又撷金丸浅涩,滋味入诗行。
齿颊留余韵,冷暖寸心藏。
风拂叶,光透隙,醉斜阳。
寻常烟火滋味,浓淡总相宜。
不羡琼浆玉液,偏爱枝头真趣,清欢自满堂。
把盏邀秋至,一笑品炎凉。
水调歌头·秋风送我过溪桥
刘堂平(江西)
秋风掠疏柳,送我过溪桥。
碧波轻漾残照,云影逐萍飘。
两岸霜枫燃火,几处寒鸦啄叶,石径覆青绡。
野菊簪荒径,香漫驿亭遥。
山含黛,泉漱玉,客魂销。
浮生难得闲步,尘事暂相抛。
醉听松涛低语,静看归鸿掠岫,心与白云摇。
回首烟霞里,诗意满今朝。
水调歌头·你携金影去
刘堂平(江西)
金风携影去,落叶满长堤。
霜痕轻染眉黛,孤影立斜晖。
曾共枝头凝露,今剩寒枝摇落,秋意浸罗衣。
雁过无留字,云散两依依。
花已谢,香渐远,梦难追。
残红铺径,恰似心事叠成堆。
你逐流光向暖,我伴疏桐听月,寂寞自成诗。
待得春归处,再盼燕双飞。
人民英r雄.纪念碑赋
连丙堂(河北)
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于天安门广场中央,如擎天玉柱直指苍穹。这座由花岗岩和汉白玉构筑的丰碑,在晨曦中泛着温润的光泽,在暮色里沉淀着历史的厚重。碑身通高三十七点九四米,每一寸高度都镌刻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拾级而上,八幅巨型浮雕依次展开历史的画卷。虎门销烟的硝烟仿佛仍在弥漫,林则徐挺立的身影在南海之滨铸就了抵御外侮的第一道长城。金田起义的猎猎旌旗下,太平军将士用热血在华夏大地上书写着反抗的檄文。武昌起义的枪声划破长夜,辛亥革命的浪潮席卷九州,千年帝制在民主共和的曙光中土崩瓦解。五四运动的青春呐喊穿透时空,新文化运动的火种点燃了整个民族的思想觉醒。
最令人动容的是抗日战争的壮烈场景。浮雕上,八路军战士手握钢枪冲锋陷阵,青纱帐里游击队员神出鬼没,台儿庄城墙上的弹痕犹在泣血。这些凝固的瞬间背后,是杨靖宇胃里仅存的棉絮,是八女投江的决绝背影,是张自忠将军"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的绝笔。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在阳光下流淌着灼热的光芒,那是三千万英灵用生命熔铸的赤金。
基座四周的松柏终年苍翠,如同卫兵守护着永恒的安眠。春日里,白玉兰在碑前绽放,洁白的花瓣随风飘落,似在轻抚那些没有墓碑的青春。秋夜时,月光为纪念碑披上银纱,广场上隐约可闻《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在石缝间回荡。冬至的初雪覆盖浮雕,又很快消融,仿佛历史长河冲刷着记忆,却永远冲不淡血脉里的烙印。
这座丰碑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民族精神的具象化。它超越了物质形态,成为凝聚集体记忆的神圣空间。当港澳回归的烟花在碑顶绽放,当抗震救灾的誓言在碑前回荡,当抗疫白衣天使在碑下宣誓,新的时代叙事不断为这座纪念碑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外国元首敬献的花圈在碑前层层叠叠,不同语言的悼词最终都化作对和平的祈愿。
在某个平凡的清晨,总能看到白发老者带着孙辈在浮雕前驻足。布满皱纹的手指缓缓抚过"南昌起义"的刻痕,浑浊的眼里泛起年轻时的烽火。孩子们仰望着比自己高出数十倍的碑体,懵懂地数着上面闪烁的晨星。此刻,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变成了血脉里的温度,代代相传的密码。
暮色四合时,纪念碑的轮廓渐渐融入靛蓝的天幕。最后一缕夕阳为"胜利渡长江"的浮雕镀上金边,浪花中的帆影似乎还在破浪前行。华灯初上,碑身通体透亮,宛如一柄出鞘的宝剑直指星河。夜风掠过碑顶的五角星,发出清越的鸣响,那是无数英魂在与今天的我们隔空对话。
这座用信念浇筑的纪念碑,早已超越了物理空间的存在。它矗立在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原野上,是苦难辉煌的见证者,是继往开来的守望者。当鸽群绕着碑身盘旋,当春风翻动献花缎带上的题字,当深夜的月光为浮雕注入流动的银辉,我们终于懂得:有些记忆必须用石头铭记,有些精神注定与山河同在。
散文:《银杏树》
唐增虎(山东)
院角那株银杏树,该是有年岁了。树皮皲裂出深深浅浅的纹,像老人手背凸起的筋络,却偏生得一身挺拔——春深时,新叶是嫩得能掐出水的鹅黄,卷着小小的尖儿,密密麻麻缀满枝头,风一吹,满树都是细碎的轻响,像无数只绿蝶振翅。阳光漏过叶隙,在地上织出晃动的光斑,连带着空气里都飘着浅淡的草木香,不似梅的清冽,也不似桂的甜腻,只是温温柔柔的,裹着春日的软。
入夏便换了模样。叶片舒展成心形,绿得浓酽,层层叠叠织成密不透风的伞。正午日头最烈时,树下总聚着纳凉的人,老人们摇着蒲扇说闲话,孩子们追着光斑跑,细碎的笑语落在叶上,又被风轻轻托着飘远。它就静静立着,枝桠向四周舒展,把毒辣的日头挡在叶外,只漏下几缕温柔的光,连风穿过枝叶,都染上了几分凉意。这时才懂,为何路边总爱种它——不挑土壤,不惧寒暑,只默默撑开一片荫,把夏日的燥热,都酿成了树下的清欢。
最惊艳是秋日。不知哪一夜风过,满树绿叶便悄悄换了妆,先是叶尖染金,渐渐蔓延开,直到整棵树都成了金色的火焰。阳光一照,那金愈发透亮,像把整个秋天的光都拢在了枝桠间,远远望去,竟比枫叶更张扬,比菊花更明艳。风一吹,金叶簌簌落下,铺在地上是厚厚的一层,踩上去沙沙响,像是秋天在耳边低语。这时才见枝头挂着串串金黄的果,不是葡萄那般饱满,却也小巧玲珑,一串串垂着,像缀满了碎金。老人们说,这果是“白果”,叶能入药,果能煲汤,是藏在枝叶间的“宝贝”——它从不声张,却把春的嫩、夏的荫、秋的果,都酿成了滋养人的暖意。
冬日叶落,枝桠便显出疏朗的骨感,直直地指向天空,像一幅淡墨画。可即便叶尽,也不见萧索,反倒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等到来年春风起,它又会抽出新的绿芽,周而复始,把岁月的痕迹,都藏进年轮里。这银杏树,哪里只是一棵树呢?它是春日的浅吟,是夏日的清凉,是秋日的金辉,是冬日的静美,是把春华秋实、岁岁安康,都写进了枝枝叶叶里的,时光的见证者。
上下滑动查看
墨韵芳洲文学社公众号
墨韵芳洲文学社
墨韵芳洲文学社始终秉持传承文学经典、弘扬人文精神的使命。我们深入探寻古今中外的文学宝藏,通过诵读品味经典韵味、开展研讨交流思想、积极创作展现才华等多样形式,让人文精神得以延续传承,让文学的力量如潺潺溪流,润泽每一颗热爱文字的心灵。
如今,墨韵芳洲文学社向社会各界敞开征稿大门,热烈欢迎格律诗、现代诗,各类诗歌作品踊跃投稿。我们期待每一篇稿件都充满积极健康的力量,远离政治敏感内容,以纯粹的文学之美打动人心。在此特别强调,作者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拥有完整版权,但在未经墨韵芳洲文学社同意的情况下,作品不得转载至其他平台。文学社有权在社内组织的各类活动、精心编印的社刊以及官方线上线下渠道展示推广大家的佳作,力求让每一位才华横溢的作者都能被更多人认识,让每一份优秀的文学创作都能绽放独特光彩 。
墨韵芳洲文学社
墨韻芳洲文學社團隊員
顧問:陳野澗 範國霞 陰濟軍 連兩堂 陳 雁 唐增虎 叢延春 廖萬友
榮譽社長:範國霞 陰濟軍 唐増虎
社長:劉堂平
副社長:陳野澗 唐增虎
文學總監:陳野澗 廖萬友
宣傳部長:王宣球
主播:葛俐 方靜
作品編輯總監:劉堂平 鄒建興
收稿總監審核:叢延春 熊波
律詩收稿審核:連丙堂
現代詩歌收稿審核:熊波
執行主編: 劉堂平
文學群總管:陳野澗
墨韻芳洲文學社全體委員:陳野澗 熊波範國霞 陰濟軍 連丙堂 叢延春劉堂平 王宣球 陳 雁 廖萬友 鄒建興柯於仁 汪海濱 胡友平 (排名不分先後)
墨韻芳洲文學社合作方:
《大河奔流文學社》,《洗韻留香詩社》《當代作家》
墨韻芳洲文學社 2025年8月
公众号“墨韵芳洲文学社”投稿须知
一、作品内容
来稿内容,体裁不限,散文、诗歌、古体诗,随笔、论文、游记、作品等,可有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
二、版权要求
1、所有投稿作品“墨韵芳洲文学社”及其相关合作机构,享有使用权。
2、投稿作品必须出自原创首发,不得作假,抄袭、模仿他人作品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由投稿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3、稿件内容必须健康向上,切忌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4、稿件需附上作者简介和1-2张照片;
5、部分图片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三、关于稿酬 :
每首作品的赞赏总金额的30%作为稿费发放给作者,30%发放给朗诵者,20%发放给编辑,20%作为贫困地区慈善赞助,(赞赏额度累积到一定比例我们将捐赠给最需要的贫困学子)每首作品打赏金额低于或等于10元不进行分配,此金额留用平台运营之用,高于10元以上按稿费分配标准执行。
四、投稿方式:
投稿微信:A136-com
投稿邮箱:amd_2002@qq.com
扫码关注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