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月赛三等奖作品《未寄出的晚安》以组诗形式构筑了深沉的抒情空间。诗人紫蝶通过四节凝练的片段,在异乡游子与故乡母亲之间搭建起情感的桥梁。
这首诗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出色的意象运用。正如淞月老师精辟指出的,作品“以物代情”的手法尤为突出——“半截腿的木凳子”承载着漂泊的窘迫,“擦亮等待的咳嗽”将无形的期盼具象化,“药片的重量”成为阻隔问候的沉痛现实。这些意象与“温热的蒸汽”、“窗前那盏灯”形成冷暖交织的视觉与情感对比,精准刻画了母子间欲言又止的牵挂。
全诗将现代通讯的“未发送”与古典情感的“深沉”巧妙融合,“手机两端融化夜的眼泪”最终将双向的思念凝练成那个始终未寄出的晚安,意境深远,余韵悠长,是本次月赛中情感表达极为动人的佳作。
《未寄出的晚安》
紫蝶/辽宁
(一)
黑暗,渐渐冷却
那条半截腿的木凳子和盖邮戳的棚顶
悬在异乡的窗口
微微发颤
(二)
母亲用发白,编织着夜
旧藤椅对着东墙上电视屏幕的雪花
反复擦亮等待的咳嗽
(三)
此刻。灶台凉在那里
而用旧的夜,从铝壶水垢冒出蒸汽
温热晚安
不停地数着窗前那盏灯
(四)
未发送的消息
始终没能越过那瓶药片的重量
和白天一样,听着呼唤
而另一头
正在手机旁边,融化夜的眼泪
【淞月浅析】:
一首极具张力的佳作。它以“未寄出”为核心,通过多个意象,如“冷却的黑暗”,“电视屏幕的雪花”、“药片的重量”等沉重意象,与“温热的蒸汽”、“等待的灯”形成冷暖对比,精准刻画了异乡人与故乡母亲之间双向的思念与无力感。
作者以物代情:用“半截腿的木凳”写漂泊,用“擦亮咳嗽”写等待,用“药瓶重量”写阻隔。最终,所有未说出口的“晚安”都凝聚在手机两端无声的眼泪里,意境深远,余韵悠长。
温馨提示:(点击以下蓝色链接即可回顾作者往期精彩)
紫蝶写诗时,万物都替她流泪(上)
当紫蝶写夜晚,月亮成了她的创可贴贴(中)
诗坛双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