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见梧桐
文/毛馗
1
带着求学的渴望,我又重返了大学校园的怀抱。
时间从指缝划过,仔细算来,我自毕业后离开大学校园,已有十二年之久。我像是一个逃学了许久的孩子一样,在离开校园接受社会的改造之后,重新投入了母亲的怀抱。当我踏入校园大门的那一刻,内心的波澜久久难以平静。
十二年啊,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正好一个地支的轮回,一个周期的转换。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十二年?或许当时是懵懵懂懂的青年,尚未踏入社会的大家庭,经过一个轮回,猛然间长成了大人,青春的容颜被岁月渐渐催衰,早生的华发催人跻身中年。
我有个生活习惯,每到一处陌生环境,总想尽快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试图把每条大道、小路都要走一遍。于是,迫不及待忙于奔赴校园的各个角落,穿梭于教学楼、花园、读书角等地,片刻不闲。
九月的西安天空,时常被漫天垂挂的雨幕重重遮挡,淅淅沥沥,绵绵不绝。下午六时许,我从一间教室走出来时,天色已经慢慢暗了下来。
望着无边无际的雨帘,我撑起雨伞,在雨中踽踽独行。西北政法大学的操场,像一个巨大的婴儿床,静静地躺在校园中央,我想,千千万万的西部英才此刻正在此处悄然孕育。操场旁边是校园的主干道,高大茂盛的梧桐树分列行道两旁,把天空笼罩得严严实实。
昏黄的路灯像瞌睡人的眼睛,在暮色中萎靡不振。秋天的雨啊,像恋爱季的少男少女,缠缠绵绵,朝朝暮暮。裹挟着寒意的雨水,从硕大的梧桐树叶上纷纷溅落下来,滴滴答答,把黄昏中的暮光搅合得更暗了一些。潮湿的地面上,聚积着一块块若明若暗的水坑,在灯光的辉映下,折射着对夏日的眷恋……
连绵的秋雨啊,早已把地面的泥土充盈饱满,甚至外溢而出。沾湿的鞋底“噗哧”泛着点点泡沫,不由自主生发起对多雨之秋的嫌弃。放眼望去,校园里的这条路,一途三转,在沉沉的暮光中,显得既近又远,深沉又广阔,似乎没有尽头……
此情此景,梧桐树肯定也想让我对此说些什么吧?
可我从来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我忽然想起流传千年的名句,感慨秋雨与梧桐,实在像是活在唐诗宋词里的一对鸳鸯,互相融入其中,难舍难分。只是沉醉于此,不免让人生出许多愁闷来。这却不是我来此处学习的初衷。

2
隔一日后,雨终于停歇了。
雨后的阳光像金子一般撒遍了整个校园。阴翳的天空终于迎来了久违的秋光。湛蓝如洗的天空,飘过一片片轻纱似的白云,好像摇曳着少年时的朵朵清梦。
我又迫不及待去操场旁边,想要感受一缕难得的秋光。
高大的梧桐树,像守护的卫士分列两旁,严肃而齐整,屹立如磐;茂密的树冠直通天际,与云霞交相掩映。午后的秋光,从硕大的梧桐树叶间隙挤眉弄眼般投射下来,在路面上留下了一块块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原点、半圆、三角、椭圆,由点连成线,又汇聚成了平面……
这时候的秋光,总在人们不经意间,用它孱弱的光斑,在高等学府的地面上描绘着锦绣山河的画卷。
放眼望去,地面上的水坑,塑胶跑道里的吸水,泥土里的渗水,正被温情的阳光快速蒸发、消退。阳光的出现,让一切阴暗、潮湿、泥泞、污浊无处遁行。
我想,如果秋天多一些阳光,就不会有阴冷的雨、透凉的风。
此刻,像手掌一样大小的梧桐树叶,正争先恐后向明媚的秋光靠拢。在有限的秋光普照之日,我恨不得把自己也变成一片树叶,但凡有阳光出现,我绝不肯错失任何一刻去享受、采撷、沾取足够的阳光。
然而,“万事只求半称心”,世事哪能像人那样想象的如此美好?相对于人而言,如意就是阳光,遗憾就是雨雪,人生总是如意之事少,遗憾之事多,这是人生基本的常态,我们都要勇于适应世事的无常,如同适应季节的变换一样。
毕竟,人间不能只有阳光,没有雨雪,人间就是阳光与雨雪的聚合体。自然万物既需要阳光,也需要雨露,而阳光往往是在风雨之后。
于是,我只能默默采撷一缕阳光,种进心里,待来年生根发芽,那样将会长久地普照一生。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周至县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