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镜花水月
与秦风的交往,像一阵温润的风,吹皱了清影在深圳这片欲望之海中原本孤寂的航程。那把雨夜中的伞,成了一个心照不宣的信号。他们开始有了工作之外的接触,起初是“顺路”的接送,接着是“答谢”的晚餐。
秦风选择的场所总是恰到好处——不是那种炫耀财富的豪华餐厅,而是些格调雅致、需要特定品味才能知晓的私房菜馆或咖啡馆。他熟稔地为她拉开椅子,点她可能喜欢的菜式,谈论狄更斯和肖邦,也分析特区政策的微妙变化。他的目光专注,倾听时微微前倾的身体语言,都让清影感受到一种被郑重对待的尊重。
这与她周遭那些直白、粗粝的追求者截然不同。苏曼口中的“做生意”的男人,大多只会用大哥大和金链子来彰显实力。而秦风,他展示的是一种经过沉淀的、内敛的力量,这恰好击中了清影精神世界的核心需求。她仿佛找到了那个能“看懂她眉眼”,能与她在精神层面共舞的伴侣。
“试婚”这个念头,最初是秦风提出的。
在一个月光很好的晚上,他们沿着尚未完全开发的海边散步。涛声阵阵,远处市区的灯火像撒了一把碎钻。
“清影,”他停下脚步,看着她,眼神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真诚,“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我们都不是懵懂的少年了。一段婚姻能否长久,不仅仅需要激情,更需要性格、习惯、价值观的深度磨合。我觉得……或许我们可以先生活在一起,像真正的夫妻一样,去体验和适应。如果一切和谐,我们就去登记;如果……至少我们给彼此留下了调整的余地,而不是用一纸婚约束缚住可能的不幸。”
他的话,像是一套严谨的逻辑,将“同居”这件在清影传统认知里有些离经叛道的事情,包装成了对婚姻负责的、理性的、甚至带有先锋色彩的尝试。它巧妙地将“自由恋爱”的旗帜插上了欲望的领地。
清影犹豫了。母亲“体统”的告诫在耳边微弱地回响。但旋即,秦风描绘的“深度磨合”、“理性负责”的画面,以及内心深处对彻底拥有这份“灵魂共鸣”的渴望,压倒了一切。她想起了自己离家时的宣言——“我的路,我自己走。摔倒了,我也认!”
她点了点头。
他们租下了一套位于罗湖区、带简单装修的一居室公寓。搬家那天,阳光明媚,清影看着这个属于他们两人的小小空间,心里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憧憬。她几乎确信,这就是她挣脱枷锁、追寻自由后,理应抵达的幸福彼岸。
最初的几个月,确实如同镜中花,水中月,美得不太真实。秦风体贴依旧,他会记得她喜欢的花,在她晚班时准备好宵夜,偶尔出差会带回一些别致的小礼物。他们一起布置小家,讨论书籍和音乐,规划着未来的生意(秦风建议她可以辞去酒店工作,帮他打理一些文书和接待事宜),甚至半开玩笑地给孩子取名。
清影沉浸在一种巨大的、几乎令她晕眩的幸福里。她写信给母亲,语气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喜悦,描述着一个“成熟、稳重、有事业心且懂得尊重”的伴侣,以及他们“基于深刻理解和共同追求”的共同生活。她试图用这种成功,来证明自己当初选择的正确,来回应母亲那份她当时无法理解的担忧。
然而,镜花水月,终究是虚幻的。
裂痕首先出现在一些微小的细节上。
秦风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应酬”,归家的时间越来越晚,身上有时带着陌生的香水味。当他解释为“生意场上的逢场作戏”时,清影试图用“理解”来说服自己。
他对她的态度,也悄然发生着变化。那种小心翼翼的追求时期的尊重,逐渐被一种理所当然的占有和偶尔的不耐烦所取代。他开始挑剔她做的菜口味太淡,抱怨她过于沉浸在书本世界“不切实际”,甚至在她偶尔提起对未来婚礼的憧憬时,用“形式主义的东西不重要”来敷衍。
最让清影感到不安的是,当她提出想正式参与他的生意,或者想去学习一些财务、管理知识时,秦风总是以“生意复杂,你太单纯”、“女人不必那么辛苦”为由,轻描淡写地挡了回来。他似乎更愿意她停留在那个“有文化、有品味、带得出去”的伴侣角色上,而不是一个平等的、可以共同成长的伙伴。
一次,清影在帮他整理文件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张他与另一个女人姿态亲密的合影,照片背后的日期,就在他们同居后不久。她的心脏像被瞬间冻结。
面对质问,秦风没有预想中的慌乱,只是皱了皱眉,将照片随手扔进抽屉。“都是过去的事了,生意伙伴而已,何必大惊小怪?”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责怪她不懂事的不耐烦。
那一刻,清影看着眼前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男人,忽然明白了。他所推崇的“试婚”,所谓的“理性磨合”,或许并非源于对婚姻的敬畏与负责,而是一种更精巧的、进退自如的游戏规则。进可享受婚姻的实质温暖与陪伴,退可随时以“磨合失败”为由,不负责任地抽身离开,无需承担婚姻的法律与道德成本。
她所珍视的“灵魂共鸣”,可能只是他投其所好、精准捕获她这类文艺女青年的策略。那些关于文学和艺术的谈论,更像是他丰富自身魅力、用于社交的羽毛,而非内在的精神追求。
镜花水月,在现实的微风吹拂下,开始剧烈摇晃,裂开无数细密的纹路。那曾经照亮她孤独旅程的微光,此刻显得如此苍白和讽刺。一种冰冷的绝望,慢慢从心底蔓延开来。
(第五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