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仆”不应是漂亮的招牌
文/流淌的小河
岁月的每一天都在见证,在北京中南海新华门,威严的警卫战士,挺立拱卫正中毛主席题写的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它成为了经典画面与鲜明的宣示。它是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向全国人民郑重的宣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衙门老爷。新华门“为人民服务”五个金光大字,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当官为民的基调和宗旨,告诉人们干部就是人民公仆。
人民公仆,这四个字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与期望,它应是深入基层、心系百姓的代名词,而非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悬挂在墙面上的光鲜符号,更不能只是一句漂亮的口号。
不让“人民公仆”成为悬于厅堂的精致招牌,而该让它成为深扎于泥土的根系。当"为人民服务"的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更需要当官者能用脚步丈量民情冷暖,用掌心托住群众急难愁盼,用一颗赤诚火热之心,温暖黎民百姓的的心胸。
那些时常将办公室变做秀场、总把调研当作摆拍的"演员",嘴里喊着“我是人民的公仆”,殊不知已演变成了“老爷”。这些个“人民公仆,终究会在老百姓的口碑里褪去油彩;那人民公仆的光环早\被他们遭踏的锈蚀斑斑。唯有俯下身子当"泥腿子",扛着责任做"挑山工",才能让权力在为民谋福中沉淀出分量。 从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到云南大亮山的"草帽书记"杨善洲,从被不理解被骂,到被市民高呼好市长别走的耿彦波,这些镌刻在时代丰碑上的名字,从未用华美的辞藻包装自己,却以"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的实干,让"公仆"二字有了滚烫的温度,让“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更加光彩照人。
当政策文件不再是锁在抽屉里的空文,当惠民举措真正化作田间地头的丰收、社区巷陌的笑颜,这才是对"人民公仆"最生动的诠释——他们不是橱窗里供人观赏的标本,而是风雨中为群众撑伞的脊梁,是寒夜里给百姓添柴的炉火,用一生的赤诚书写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朴素誓言。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回应民声,用赤诚的热情去晤暖民心,这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人民公仆,要时刻铭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展现担当与作为,让“人民公仆”这一称号在实干中熠熠生辉,而不是成为徒有其表的漂亮装饰。只有当每一位公仆都能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才能让这一称号真正赢得人民的信赖与拥护,才能让服务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只要一心为了老百姓,老百姓就会把你放在心上,你就是他们的贴心人,不是亲人胜是亲人!
邹宝平,网名、笔名:淌的小河、天河。好舞文弄墨,也曾搞过新闻报道。在《人民铁道》《西安晚报》《陕西日报》等报刊发表过文章。喜欢用文字描绘生活,反映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