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两首同题获奖作《未寄出的晚安》,宛若用情感雕琢的容器,盛满了未竟之言与时空的错位感。我们很高兴看到,诗作与凌明、方向两位老师的精妙短评共同构成了一次完整的诗意呈现。
陈爽的作品,正如凌明老师所赞“跳跃而不断裂”,其笔触是内向的掘进。“晚安”从一个城市穿向另一个,却最终坠入“走不进去的坑”——这由情感落差造就的心理空间,既是囚禁往事的牢笼,也是自我审视的深渊。诗行在“道别声拉长的时空”与“未定诗行的留白”之间延展,最终收束于一场在“土壤”与“身体”内部完成的“安葬”。凌明老师指出的第三段表达上的“生硬感”,或许正源于此种情感掘进时不可避免的粗砺与痛感。
指染青岚则善于营造弥漫性的氛围空间,其“语言没有问题”,一如方向老师所肯定的那样。栀子香气“摊薄”于寂静,花影“爬上”纱窗,旋律“转动”着泛黄的夏天——一系列精微的动态,将思念浸润在空间的每一个分子里。而全诗最惊艳的一笔,莫过于“一句沉入听筒的晚安/让整片夜色微微塌陷”,以通感手法将听觉瞬间转化为空间的扭曲与变形。方向老师建议的“第三节后面深挖一下”,恰恰点出了此诗在极致营造氛围后,所留下的、可供读者无限回味的想象空间。
两首诗,一者向内开凿,沉郁顿挫;一者向外弥漫,轻盈灵透。它们与点评相互映照,共同证明了:那些“未寄出”的,恰恰在诗人与读者共建的审美空间里,获得了最恒久的栖居。
未寄出的晚安
文/陈爽(贵州)
一句晚安,从你的城市穿过
蘸着往事——
是那样的鲜活
也像一个坑
一个寄不出去的坑,一个我走不进去的坑
风起时,我们的道别越来越长
总偷偷的抓紧尾音
痛饮沉默——
是那样的美好
也像未定的诗行
你说,鸽子花开时
我们就正式的坠落,从沉甸甸的土壤
从坚硬的痕迹
与一双细碎又不够具体的眼睛
身体里,总要安葬一部分
【凌明浅读】
1.这首诗的句子呈现出一定的跳跃性,但句子之间并无断裂,表现出内在的情感联系,主题一脉相承。我欣赏这一点。
2.用平实的语言表现出诗意不容易,能做到这一点就进入了创作较为成熟的阶段。此诗的第二自然段就表现出这一特点,读来很舒服,也打动人心。
3.第三自然段的意涵是可以的,但在字词句表达上略显生硬。如果表达得更顺畅,明朗一些则韵味会更好些。
未寄出的晚安
文/指染青岚
栀子把香气,摊薄在寂静中
长寿花的影子
爬上纱窗的微绿
空调停在二十六度
老歌的旋律,转着一封正在泛黄的
夏天
——像毕业那年藏起的信
雨滴追赶远去的车轮
二十二点整,一句沉入听筒的晚安
让整片夜色微微塌陷
雨声,浮了起来
【方向浅评】
诗歌语言没有问题,暗藏的故事情节,缺少打动人的亮点,第三节后面深挖一下会更好,把好这个题不容器,第一行开篇,可以转换一下,陌生化一下。
温馨提示:(点击以下蓝色链接即可回顾作者往期精彩)
指染青岚的静默诗行(上)
指染青岚的诗意栖居(下)
一株青蒿在回忆里摇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