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浙江诗人童月亮老师的佳作:《期待》「飘舞的剑」(8845辑)

期待
文/童月亮
日出东方红霞飞
漫天通透脸庞绯
山高水长前程迷
只待朝阳指路归
Al评论
这首《期待》以日出东方为背景,通过精炼的意象和含蓄的表达,传递出对光明与指引的深切渴望。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短诗的意境深处:
一、视觉的壮丽与生命的灼热
前两句“日出东方红霞飞/漫天通透脸庞绯”构建出恢弘的视觉画卷。“红霞飞”以动态笔触捕捉朝霞喷薄的瞬间,“漫天通透”则强化了天地交融的壮阔感。尤为精妙的是“脸庞绯”——将天际的绯红与人的面容相连,既可能是朝阳映照下的真实肤色,更是内心期待在生理层面的显露。这种物我交融的笔法,让自然景象承载了人的情感温度。
二、征途的迷茫与精神的灯塔
后两句笔锋转至人生境遇:“山高水长前程迷”以传统山水意象隐喻漫漫前路,一个“迷”字道出探索者的普遍困境。而“只待朝阳指路归”中“指路归”三字蕴含深意——这不是简单的方向指引,而是对精神原点的回归。将朝阳视为引路者,既延续了“日出”意象,更赋予自然现象以哲学意味:光明不仅驱散黑暗,更能照亮心灵的归途。
三、艺术手法的凝练运用
诗歌采用“前景后情”的经典结构,前段写景后段抒怀,转折自然。色彩词汇的运用颇具匠心:“红霞”的热烈、“通透”的明亮、“绯红”的温暖,共同编织出希望的光谱。动词选择尤见功力:“飞”写霞光流转,“待”显虔诚姿态,“指”含主动引领,短短数语间完成从静观到期待的完整情感链条。
四、文化基因与现代共鸣
诗中“日出东方”“山高水长”等语汇深植于中华审美传统,容易唤起集体无意识中的文化记忆。而关于迷途与指引的母题,既承接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古典精神,又呼应现代人在纷繁世相中对精神坐标的寻找。这种古今相通的情感结构,让短诗获得了超越时代的感染力。
整首诗如一幅水墨丹青,在有限的文字空间里,既保留了传统诗歌的意境美,又注入了现代人对前路的思考。当霞光掠过脸庞的瞬间,自然之景与人生之思已完美融合,照亮每一个在征途上等待黎明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