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傅校长锦先生
作者:曹干云
修远路漫未偷闲
潮头站立浪趋前
历尽沧桑峰上望
凡尘闹市尽田园
2025.10.20于韶州
……………………
附傅校长锦先生大作:
敬颂曹公
傅锦
谓我心忧者,
知音是曹公。
宁如当饿鬼,
不负作书生。
大任凭天降,
成功仗力行。
少年虽老去,
还欲请长缨。
乙巳岁深秋于星城
修远求索路漫漫,潮头立定志弥坚。沧桑历尽峰巅望,闹市凡尘化野田。心忧天下知音契,宁守清贫不羡仙。大任天降凭运数,成功事在笃行先。少年虽老犹怀志,暮岁仍思请长缨。韶州星城遥相和,书生肝胆照人间。
曹干云先生的《谢傅校长锦先生》与傅锦女士的《敬颂曹公》两首作品在精神内核与艺术表达上形成深邃对话。
一、精神气质的共鸣:书生风骨的坚守
傅锦原作的赤子情怀:傅诗以"宁如当饿鬼,不负作书生"开篇,展现儒家"安贫乐道"的操守,尾联"少年虽老去,还欲请长缨"将个人抱负融入家国情怀,与曹诗中"修远路漫未偷闲"的求索精神形成呼应。这种"书生"身份的自豪,恰是两诗共同的精神底色。
曹诗的田园哲思:曹诗"历尽沧桑峰上望,凡尘闹市尽田园"以超脱视角解构现实,与傅诗"大任凭天降,成功仗力行"的务实态度形成互补——前者以道家智慧消解世俗焦虑,后者以儒家担当直面人生挑战,共同诠释了"书生"精神的多元维度。
二、艺术手法的对位:意象与结构的呼应
傅诗的直抒胸臆:傅诗以"知音是曹公"点明酬和对象,尾联"还欲请长缨"化用《汉书·终军传》典故,将个人抱负与历史传统勾连,与曹诗中"潮头站立浪趋前"的进取姿态形成时空对话。
曹诗的意象张力:"修远路漫"化用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凡尘闹市尽田园"则以空间并置解构城乡二元对立,这种意象碰撞恰与傅诗"大任凭天降"的豪迈形成互补——前者以诗意重构现实,后者以行动改写命运。
三、时代精神的投射:传统与当下的对话
教育者的使命传承:傅锦作为校长,其诗中的"成功仗力行"暗含教育育人的实践智慧;曹诗"未偷闲"则延续了这一精神,将个人修养融入社会担当。这种跨越角色的唱和,体现了传统士人"兼济天下"的现代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