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秋的风
像一根长长的鞭子
把银杏树上的叶子
抽打成片片金黄
贴满山野
花儿草儿上的银白
正练习透明的修辞
太阳升起的时候
所有的绿
都被阳光烫伤
边防巡逻的官兵
把一片片霜雪抖落
印上一串串光灿足迹
向着首都北京报告
这个节气吉祥平安
(创作于2025年10月20日20时20分)
作者简介:赵月明。籍贯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西赵庄村人。1969年2月当兵,1971年2月入党,1990年10月转业。曾任滕州市文艺创作室主任、出版诗集十五部。曾在80302当兵22年,副团中校军衔。曾参加过中国诗歌协会、中华诗词学会、国际诗词协会作家协会、集报协会、收藏家协会。曾在国家级和中央级报刊《中国纪检监察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人民政协报》《团结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诗刊》未名诗人版和《诗刊》青年诗人版等发表过千首诗歌(不含海外和省级以下)。曾获各级各地各部门奖励400多项(三等功二次,市劳模一次)。2005年10月荣获创作发表诗歌作品12500首大世界基尼斯之最。2016年5月荣获搜集报刊刊头80217枚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通联:山东省滕州市金河湾A区12号楼2805赵月明
手机:15589269827
微信号:15098277191

军旅诗人赵月明的这首《霜降时节》的诗歌,通过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怀的融合,展现了节气特有的诗意与温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意象构建:秋日的双重笔触
1. 鞭子与金黄的转化开篇将晚秋风比作“长长的鞭子”,以凌厉的动感打破秋日的静谧,却意外“抽打”出银杏叶的金黄。这种矛盾修辞暗示了自然规律的残酷与创造性——寒霜催逼万物,亦赋予其绚烂的终章。
2. 霜雪的“修辞学”“银白练习透明的修辞”一句尤为精妙,将霜凝结的过程拟为语言练习,暗喻自然本身即是诗人。而“阳光烫伤所有的绿”则通过触觉通感,揭示季节更迭中生命色彩的蜕变与牺牲。
空间跳跃:从山野到边关
诗歌后半段视角陡然拉升,从山林景致转向边防官兵“抖落霜雪”的身影。霜降的寒意在战士的足迹中被转化为“光灿”的符号,与首都北京形成空间呼应,使自然节气与家国守护之间产生深刻联结。
主题升华:平安的深层寓意
“吉祥平安”并非泛泛的祝愿,而是以边关将士的跋涉为底色,将节气安然升华为国土安宁的象征。霜降的冷峻与人情的温暖在此形成张力,传递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的无声敬意。
艺术特色
- 动词的暴力美学:“抽打”“烫伤”等词强化了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却导向瑰丽的视觉结果。
- 隐喻的公共性:霜雪既是自然现象,也暗指边防环境的艰险;足迹既是实写,亦成为连接疆土与心脏北京的精神通道。
这首诗成功将节气物候转化为情感容器,在冷色调的秋景中注入了热忱的家国体温。(点评人: 元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