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峰的这幅《红叶漫舞话金秋》,以浓烈的红色系笔墨打破传统山水的色调桎梏,在山河间铺陈出金秋的炽热与雄浑,展现出其对山水创作的突破性探索与对季节精神的独特诠释。
一、色彩革命:红墨交织的视觉震撼
画家以大胆的色彩运用重构山水意境:
- 红色破局,气韵夺目:大面积的朱砂红、赭红泼洒于山峦、岩石,既表现出金秋红叶的绚烂,又赋予山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红色并非单一平涂,而是通过浓淡变化、墨色调和,让山石的立体感与层次感在红色系中清晰可辨,如前景的红色巨岩,重墨勾勒轮廓,红墨交融处尽显体积与重量,打破了传统山水“水墨为尊”的色调惯性。
- 墨色衬托,张弛有度:以浓淡墨色衬托红色,云雾的淡墨朦胧、林木的重墨苍劲,与红色形成鲜明对比,让画面在浓烈中不失雅致,炽热中暗藏空灵,实现了“红而不艳,墨而不闷”的色彩平衡。
二、技法融合:传统笔墨的当代蜕变
作品在技法上既有传统根基,又具创新表达:
- 皴法精进,骨力犹存:即便以红色为主调,画家仍未舍弃传统皴法。斧劈皴的刚劲、披麻皴的柔和在红色山石上交错运用,让山石的“骨法”在色彩冲击中依然清晰,保证了山水的传统审美内核。
- 细节点睛,生机盎然:红叶的点簇、林木的勾勒、屋舍的点缀,皆以精细笔墨完成。山间的红叶树以朱砂点染,疏密有致;隐于云雾中的屋舍以淡墨轻勾,若隐若现,让宏大的山水图景中充满可品读的细节,尽显“大处见气势,小处见精神”的创作功力。
三、意境营造:秋山红叶的精神咏叹
这幅作品的意境突破了“金秋萧瑟”的固有认知,传递出炽热而豪迈的季节精神:
- 雄浑格局,豪情满怀:全景式的构图将层峦叠嶂、云海红叶纳入尺幅,红色山峦如烈焰奔涌,云雾如涛浪翻腾,营造出“山河壮丽,秋意昂扬”的雄浑意境,传递出画家对自然山河的敬畏与对生命力量的赞颂。
- 诗题佐境,意韵深长:题款“红叶漫舞话金秋 时在甲辰春月 云风写”,以简洁文字点破主题,书法笔意苍劲与画面的炽热气韵相得益彰,让“红叶”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物象,更成为承载金秋豪情、生命热忱的精神符号。
四、艺术探索:守正创新的山水追求
马云峰的这幅作品,是其“守传统之魂,拓当代之境”艺术理念的生动体现。他并未因色彩的创新而摒弃传统笔墨的筋骨,而是以红色为媒介,重新诠释山水与季节的关系,让传统山水画在当代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种对色彩、技法、意境的突破性探索,既展现了他对艺术边界的大胆挑战,也体现了他对传统山水精神的深刻理解——山水不止于水墨,更可借色彩言志、寄情、传精神。
《红叶漫舞话金秋》是马云峰对金秋山河的炽热礼赞,更是其艺术创新的鲜明印记。在红墨交织的山河间,观者能感受到画家对自然的深情、对创新的执着,更能体悟到传统山水在当代的多元表达可能——当水墨与红墨碰撞,山河便有了别样的豪情与温度。
马云峰,号“牧马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人。先后从师于中国美协会员许世山。王红莉。1995年毕业于黑龙江省艺术学院,从事美术课教育十几年,清华美院培训中心美术理论与书画创作高级研修班毕业。
现为:
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中国名家书画院会员,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艺术品收藏研究会常务理事,
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市荣华斋书画院特聘画家,
江苏宜兴徐悲鸿纪念馆特聘画家。
作品多次被国家、省市级博物馆、美术馆收藏。《龙马精神》被四川三星堆博物馆收藏,作品《激流》被哈尔滨历史博物馆收藏
作者简介:
孙成贵,笔耕不辍,退休后专注书法创作与文化公益志愿事业。现任哈尔滨滨江书画院、松滨书画苑院长,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楹联学会等多家书画组织成员,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当代名家艺术研究院签约艺术家,中哈爱心书画艺术联盟副主席。同时为中华志愿者协会、黑龙江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多家志愿及慈善组织成员。其文学、书法作品多见于《都市头条》《百花齐放网》等媒体。
来源 |作者
编审 |黄现
编辑 |长久
出品 |海内外文学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