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落秋,一雨一情长》
长安的秋雨,是位说书人。每一滴落在青砖黛瓦上的雨珠,都是它绵长的韵脚;每一条被雨丝浸润的街巷,都是它铺展的卷帙。当这场雨从千年前下到今天,我忽然明白——它讲述的从来不是季节的轮回,而是生命如何在寒凉中捂热深情。
清晨,我故意弃伞走进这场雨。雨滴顺着梧桐叶脉滑落,在肩头绽开清凉的花。这凉意不刺骨,反像故人的手轻抚额际,替你拭去经年的疲惫。看街角行人裹紧外衣匆匆而过,我却张开双臂接纳这天地馈赠。原来深秋的雨是岁月的砚台,磨淡了喧嚣的浓墨,却润开了生活最本真的纹理。
秋雨中的秦岭是一幅氤氲的水墨。嵯峨山隐在雨幕之后,西凤山笼在云雾之中,仿佛亘古的智者披着素纱对坐。山脚下,流水将雨声谱成古琴曲,每一个音符都在叩问:你可还记得如何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自九月便缠绵的这场雨,原是长安写给每个游子的信笺,墨迹泅染处,写的都是“归家”。
就在这雨声潺潺里,我突然读懂了些什么。秋风掠过胸膛时,那些被夏日炙烤的躁动渐渐熄灭,露出心底最珍贵的影像——是母亲灯下缝衣的剪影,是友人雪中送炭的暖意,是深秋十月十日那个永远微笑的容颜。原来岁月最深的慈悲,是让我们在寒凉中学会拥抱,在凋零里懂得珍惜。
时值晚秋,雨丝渐渐收住脚步。手机亮起提示:“降雨将止,气温低迷,记得添衣。”这朴素的关怀,恰如这个季节的隐喻——所有寒冷都在教我们相互温暖。我爱的兰花在窗台静放,雨珠在叶片上凝成钻石。虽未成就世俗的圆满,但深秋教会我:爱的本质从来不是占有,而是在每个雨夜都能升起的惦念。
寄一首《晚秋》向远方:霜叶红时,愿君安康。不必惧怕凋零,因为飘落的每一片叶,都在为来年的新绿让路。就像这场即将止息的雨,它的告别不是消失,而是化作护花的春泥,成为另一种守护。
当最后一阵秋风拂过城墙,我忽然听见雨声在心底重新响起。原来长安的秋雨从未离开——它渗进青石板的缝隙,长成来年春草;它流入护城河的柔波,漾成月光下的涟漪;它更住进每个过客的心里,酿成“一雨一情长”的永恒。
今夜长安,雨驻云未散。而我终于懂得:最深的情,是把自己活成一场秋雨——不求绚烂,但求浸润岁月;不惧寒凉,只因心中有光。
《秋水悠悠》袅袅凉风起,最美人间秋!
“一雨知秋,一雨知情”一念山河老,一念岁月长。于长安雨中拾取光阴的鳞片,照见生命如何将寒凉淬炼成温存。以清净心听雨,以平常心迎风,以柔软心珍藏每个值得的瞬间。
秋意深,情更长。愿你在长安的落秋里,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一雨一情长。
作者简介:
卢崇福,笔名石路,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长庆油田退休干部。曾发表国家级论文60多篇、新闻稿千余篇,部分载于《人民日报》作品定制网。获石油系统新闻宣传特别贡献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