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6往事(三)
张道印
我上篇曾提到,沂源县土门一厂(976厂)和土门二厂(945厂),在最早的设计版本中,这两个厂是一个厂。这信息得到了临沂摄影家协会资深人士马金保战友的关注,他愿提供六十年前的当事人回忆史料,来佐证“山东沂源枪弹厂”的来龙去脉。1965年建厂初期,山东三线建设指挥部设在沂源县土门镇上土门村村北、螳螂河河东,土门一厂和土门二厂,在1965年3月16日,同时、同步开工建厂,两个厂共同拥有一个指挥部,服从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共同开发兴建军工一、二厂。
马金保战友是1976年入土门一厂,1978年应征入伍,1980年退役后在临沂电机厂工作。从事摄影采访多年,对三线建设有着深厚的感情。他采访的对象上至社会贤达,下至工人、农民,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各种公益事业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当他看到我发表的《976往事》一文后,高兴地报告了一个好消息。他提供了六十年前当事人的回忆史料,来印证土门一、二厂在1965年建厂时,曾是一个整体,叫山东沂源枪弹厂。他在社会摄影采访活动中,多次听到关于土门枪弹厂的传闻,这次他下定决心,亲自驱车千余公里,到山东各地,到边远的乡村,到沂蒙深山去采访沂蒙老人、老革命、老干部、老民兵,他们是当年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参加支援三线建设的民兵连、民兵营的施工老兵,现今都90岁上下了!

马金保采访归来
山东三线建设指挥部成立后,在1965年3-5月这三个月,土建方面完成了指挥部、办公场所、土门大礼堂、西山宿舍,以及西山医院的基础工程,到了五月份,指挥部就撤离了,指挥部所建工程是留存给一、二厂的共有资产,西山宿舍一直未分离就是一个佐证,但在西山医院处的一片宿舍就归属了土门二厂,三线建设指挥部旧址就由土门公社占用了。之后,土门一厂、二厂,相继成立了各自的建厂指挥部,有了明确的自主、自立建厂发展方向。下面是马金保战友采访归来,整理的采访六十年前参加三线建设的沂蒙老兵的回忆史料。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留下了一段三线建设的辉煌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真实的史料!三线人说三线事,是父辈们曾经的荣耀!

出征!去延安采访
左二:马金保;左三,张明泉,山东三线军工研究室研究员。
以下照片和文字由马金保提供:
《从一张航拍照片看当初土门一厂、二厂的因缘分割》

初建时的土门三线厂叫沂源枪弹厂(内部名称),后来,土门沂源枪弹厂一分为二。为了保密和管理的需要,出枪的厂叫山东第一机械修配厂,出弹的厂叫山东第二机械修配厂,也就是一厂出枪二厂出弹。
车马未动粮草先行
1965年,当时整个山东三线建设指挥部设在沂源县上土门村北、螳螂河东。此时,此地的三线厂建设土建工程拉开了序幕。土门首批土建建设者来自淄博建筑公司,时间是1965年3月16日,也就是清明节前夕(清明节是4月4日),来的都是级工(也就是大工)。小工和石匠都是沂源县本地、各公社组织来支援三线建设的民兵营和民兵连(民工)。
那时天还比较凉。他们来后住在土门周围各处小山村附近,那时山民没有多余房屋供给民工住,民工只好住羊棚,或者在院子里以及合适地方搭建帐篷。没有集体食堂,他们各自团体自设伙房吃住都在一起。他们来后只知道盖屋建房,其它一无所知,而且随时调离去其他工地(建别的新厂)。
他们从3月下旬至7月底,起早摸黑短短工作了四个月,在土门建设了土门礼堂和山东三线建设指挥部办公场所(也就是后来的土门公社驻地,以及螳螂河东的公社礼堂)


土门西山建了宿舍

在黄崖村北建了后来的山东第一修配厂招待所和厂办公场所

黄崖村东河西建了职工宿舍


千人洞下建了车间

马场建了单身宿舍
二厂建设也同步进行。枪和弹两个厂分离后,各厂又自建了自己的礼堂。土门的礼堂和其他办公场所,后来移交给了山东第一、二机械修配厂驻地的土门公社。西山职工宿舍地盘按理说应该是二厂的,由于上述原因,这一片宿舍是由两个厂的职工共同居住的。
1966年5月,从南麻区划出原九会公社境域,与山东机械一、二厂组成“厂区合一”的土门区。1968年12月,改称土门公社。1984年6月改称土门镇,2018年改为南鲁山镇。
2025年8月
(马金保采访整理,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张道印,1965年7月15日,毕业于山东省水利厅技工学校,同期,被分配到国营“976”三线军工厂。在检验科计量室工作。1978年8月,调入山东三星化工集团公司,计划处统计师。系山东省统计学会会员,兼职记者。有14篇获奖论文,入选山东省统计科学优秀论文集。有8篇获奖论文,入选中国化工部统计科学优秀论文集。文学创作,多首诗歌入选《北方诗刋》,《三峡诗报》,《当代诗人诗选》。 系中国化工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