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里的少年气与师者光——《读老师》有感
作者 王子月
飞扬读书会 出品
《老师》的故事像一帧帧鲜活的生活片段,串联起善良的杨百顺、嘴硬心软的张才喜,还有大气温和的李希仁老师——这位教我和杨百顺画画的老师,以笔墨为桥,在我们的成长里种下热爱与真诚,也让我读懂了少年本色与师恩的深意。
杨百顺的善良,是藏在画笔与相处里的温柔。他对画画爱得纯粹,心心念念想看“好好先生”的画,却从不愿强人所难,只是默默跟着我等待张才喜点头;即便察觉张才喜的犹豫,也从不催促,只是安静地陪他一起翻看画本,偶尔指着画纸上的线条轻声说“你这里画得真像李老师教的手法”,悄悄化解对方的局促。这份善良,是对同伴的体谅,是即便追逐热爱,也不愿惊扰他人的温柔,就像他画笔下的线条,柔软却坚定,默默温暖着身边的人。而这份对画画的执着,也因李希仁老师的默默指引,愈发清晰有力。
张才喜最鲜明的模样,是典型的“嘴硬心软”。起初听说我们想看他父亲“好好先生”的画,他立刻皱着眉反驳:“我爸从不许外人进他画室,想都别想!”语气硬邦邦的,仿佛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可转头看到杨百顺垂下去的肩膀和失落的眼神,又悄悄拉着我到墙角,别扭地用脚尖蹭着地面嘟囔:“也不是完全不行……但你们得答应我两个条件,进去后不许乱说话,更不能碰我爸的画笔和颜料,不然我可立马赶人!”
答应带我们去的那天,他比谁都紧张。提前半小时就攥着家门钥匙站在巷口踱步,见了我们还故意扭过头,装作整理衣领的样子嘴硬:“别误会,我可不是专门等你们,就是刚好出来扔垃圾,顺便等你们罢了。”进门前,他又把“三不准”规矩郑重其事地重复了三遍,甚至还让我们“拉钩发誓”,可真走进那间满是墨香的画室,他却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主动拿起父亲搁在画架上的山水图,小声给我们讲解:“你看这处江面的颜色,我爸说要先蘸淡青,再点一点赭石,晕开了才像清晨的雾。”讲到兴起时,连父亲画里藏着的小落款都一一指给我们看,眼里闪着骄傲的光,早忘了之前“高冷”的姿态。后来杨百顺望着一幅花鸟图出神,小声说想临摹试试,张才喜先是翻了个白眼抱怨“就你那水平,画了也是白费纸”,可转身就从自己书包里掏出崭新的素描本和铅笔,“啪”地放在杨百顺面前:“先用我的练,别弄脏我爸的画纸,不然我饶不了你。”他的“嘴硬”是少年人的小倔强,怕被人看穿自己的热心;而“心软”才是底色,藏着对同伴的在意,像裹着硬壳的糖,剥开后满是甜。
而教我和杨百顺画画的李希仁老师,用他的大气与温和,成为我们艺术与成长路上最踏实的引路人。他教画画时从不用严厉的言辞,也从不对我们的画指指点点,总是先静静站在一旁,双手背在身后看我们动笔,等我们因画不出满意的线条而皱起眉头、停下笔时,才轻轻俯下身,温热的手掌覆在我们握笔的手上,带着我们在纸上慢慢勾勒,声音放得像春日的风般柔和:“你看,画树干不用绷着劲,就像走路时胳膊自然摆动那样,线条松一点、弯一点,反而更有生命力——就像杨百顺你心里想画的画,不用急着描轮廓,先让那幅画在心里‘活’起来,笔自然就跟着走了。”
有次杨百顺对着画纸愁眉苦脸,半天没落下一笔,铅笔在纸上戳出一个个小坑,显然是因临摹“好好先生”的画不得要领而低落。李老师没有直接问缘由,而是拿起一块橡皮,轻轻擦掉那些杂乱的小印记,笑着递给他一杯温水:“画坏了有什么要紧?橡皮就是干这个的,就像走路绕了点弯,擦掉重画,又是一条新路。你看窗外的云,刚才还是团棉花,这会儿不就变成小鸽子了?画也一样,跟着心走,怎么画都是你自己的样子。”
他的大气,更体现在处事的温和与通透里。得知我们几个孩子想去看“好好先生”的画,又怕被拒绝不敢上门,他没有立刻带着我们去“闯关”,而是接连几天傍晚,提着画具绕路去“好好先生”家附近的老槐树下坐会儿,偶尔和出来散步的“好好先生”聊几句家常,从天气说到院里的花,再慢慢说起我们几个孩子在画室里的模样——说杨百顺总在课后偷偷临摹“好好先生”流传在外的小画,说我和张才喜为了争论画里的颜色差点吵起来。等“好好先生”脸上露出忍俊不禁的笑容,眼神里多了几分动容时,李老师才在一个周末的上午,带着我和杨百顺过去,站在门口温和地笑着说:“这俩孩子惦记您的画好一阵子了,今天冒昧过来,就是想让他们近距离看看,感受感受您画里的笔墨功夫,也算是给他们学画的一点鼓励。”没有强硬的请求,没有刻意的讨好,几句带着温度的话语,便让“好好先生”笑着打开了门,还主动拿起画给我们讲解。
李老师的温和从不是软弱,是懂孩子藏在期待里的小心思,也懂成年人不愿被打扰的顾虑,是不紧不慢、恰到好处的体贴;他的大气,是不急躁、不勉强,总能用最让人舒服的方式,帮我们推开一扇扇通往热爱的门,就像他画笔下的色彩,温润却坚定,指引着我和杨百顺在学画的路上慢慢前行,不慌不忙。
合上书页,杨百顺握笔时专注的眼神、张才喜嘴硬时别扭地扭过头的表情,还有李希仁老师站在画架旁,温和笑着帮我们调整握笔姿势的身影,仍清晰如昨。那些关于画画的热爱、少年间的纯粹,还有师者的温柔守护,像彩虹般在记忆里晕开,绘成了成长里最温暖的画卷。
我忽然明白:好的老师,不仅教给我们握笔的姿势、调色的技巧,更会用温柔的方式,教会我们如何带着纯粹与勇气,面对热爱、面对生活里的每一次“画坏了”的时刻。往后,我会带着这份感悟,像杨百顺般善良执着,像李老师般温和大气,也学着读懂张才喜式的“嘴硬心软”,在自己的路上,一笔一画,认真画出属于自己的风景,也永远珍藏这份笔墨间、时光里的师恩。
小作者简介:王子月,飞扬读书会金牌形象代言人,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第一小学5年级学生,武昌区红领巾宣讲员,获学习强国熊猫故事全国优秀奖,获评声润荆楚“朗诵小星”,中华魂征文连续两年获奖,春之韵诗会原创诗歌连续两年获奖,湖北省楚天少儿诗词大赛原创诗歌荣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