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杨振宁先生
文/韦恩祥(广西大化)
公元2025年10月18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一百零三岁。这时候,群山垂首,江河呜咽,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杨振宁先生的逝世,是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也是全人类的巨大损失。
杨振宁先生于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自幼聪颖过人,对科学充满浓厚兴趣。1938年,他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师从吴大猷、王竹溪等著名学者。1945年,杨振宁赴美留学,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和泰勒等物理学大师。1948年,他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这一理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基本粒子和基本相互作用的认识,为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此项成就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这一成就不仅为华人科学界赢得了极高的荣誉,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轰动。
杨振宁先生的学术成就不仅限于此。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贡献。他的研究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飞速发展,为人类理解自然界的奥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他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至今仍然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参考和启示。
除了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杨振宁先生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心系祖国,积极推动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1971年,杨振宁先生首次访问新中国,成为中美关系缓和后最早访问中国的美籍华人科学家之一。他的访问为中美科技交流打开了大门,促进了两国在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杨振宁先生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长期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为培养中国年轻一代科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回国讲学,举办学术活动,为中国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他的言传身教,激励了无数中国青年投身科学研究事业。
杨振宁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人。他一生致力于科学探索,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他的谦逊、正直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赢得了全球科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尊敬和爱戴。
杨振宁先生的逝世,是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他的离去,让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一位忠诚的爱国者。然而,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将永远铭刻在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上。
星河长明,日月凌空,杨振宁先生却已不在其中闪烁。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悼念卓越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为中国失去一位推动中美科技进步交流而作出特殊贡献的先行者感到伤心,也为世界失去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而感到不舍。让我们继承先生的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沿着先生的足迹砥砺前行!在这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寄托无尽哀思之际,遂得诗六首,以表示深切的悼念!
〈一〉
《哭杨公》
功成就知道途神,宇称不守惊世人。
诺奖开出如有口,知名创立本安身。
而今驾鹤西游客,自古乘云北望春。
晚辈伤悲催泪雨,先生作古变星辰。
〈二〉
《祭杨公》
强基有道是才情,弱作用心论文名。
奖项当歌多逸致,齐天之劳大英明。
清华业海归鸿志,紫气祥烟舞鹤鸣。
忆想杨公悲泪洒,追思世子永别成。
〈三〉
《念杨公》
宇称不守护一方,弱相作用满益庄。
诺言妙句读术语,科学高峰论坛光。
心思缜密传神曲,物理精深入骨桑。
此日原来生老路,斯人已逝去云乡。
〈四〉
《颂杨公》
弱作用心破三阳,宇称回手惊四方。
诺重人才高如故,科学技术好自强。
心系桑梓情未了,梦回老家志求长。
乘云北望文星落,驾鹤西游客道堂。
〈五〉
《赞杨公》
相互作用破苍穹,宇称不守惊太空。
诺奖嘉冠华人耀,科才大家事业红。
初心不变情未了,本色犹存意无穷。
浩渺乾坤时与共,峥嵘岁月影随同。
〈六〉
《忆杨公》
弱作用来破千阳,宇称不守惊四方。
诺主功名成事业,科学技术任翱翔。
心系桑心怀故地,清华园子讲学堂。
斯人已逝风范在,云鹤犹悲客情伤。
杨振宁先生的一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的一生,是科学技术与人文交融的一生,是家国情怀与圣贤心智的一生,更是坚持梦想而奋斗不息的一生,他的贡献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愿杨振宁先生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