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黄振荣和总工潘田夫妇的往事
铁二代 黄黎
近日上网搜到某网店拍卖一封慰问信,没想到,慰问信上第一个签名人竟是我的爸爸黄振荣。并配有慰问信照片和文字,现摘录如下:

罕见的志愿军铁道兵三师慰问信
简介:1953年志愿军铁道兵三师慰问信司令部下发的新春慰问信,但由代师长黄振荣、副政委岳心广等人名义下发,司令部名上没有政委名,较为特殊。黄振荣,曾任三五九旅营长,抗美援朝时任铁道兵三师代师长,1956年率队到北大荒,任八五二农场场长,是国家副主席王震的亲密战友。岳心广,大校,曾任志愿军铁道兵3师副政委兼**部主任、第一副政委。铁道兵后勤部副部长、政委。

潘田
慰问信中的签名还有副师长潘田等人。当潘田的姓名映入我的眼帘时,引起了我的好奇:潘田,是妈妈生前常说的三师总工程师潘田吗?带着疑问,我求助编辑百科名片潘田,网上出现铁道工程专家。铁道兵院校的创建人之一字样,简介内容如下:
潘田(1921—2002),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总工程师、副参谋长。1944年大学毕业后就参加新四军,任军报记者。解放战争时期,他任华东军区兵站部科长,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第四支队总工程师,军委铁道兵团第三师总工程师,铁道兵院校的创始人之一……潘田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1987年离休。2002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妻周兰,生前是解放军的一位知名军医。
潘田就是妈妈赵英华生前多次向我们子女讲述的那个潘田叔叔!谁料想1955年爸爸妈妈和潘田、周兰夫妇分别后竟成永别!当我知道潘田叔叔和周兰阿姨的消息时,他们早已在天堂相聚多时。
我泪流满面,独自沉浸在妈妈生前讲述的一段战火中的爱情与友情的真实故事中……
1951年2月初的一个漆黑的夜晚,凛冽寒风令人发抖,祖国丹东正处在过年的鞭炮声中,志愿军铁道兵第三师直属机关,却在春节将至年味很浓的深夜,静悄悄的秘密渡江出征,更增添了出征时的悲壮。
列车穿过鸭绿江大桥进入朝鲜战地时,立即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遥望丹东那边和平宁静,灯火辉煌,而朝鲜曾经美丽的新义州已变成一片废墟,黑暗中还看到许多房屋建筑正在燃烧,随时让将士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在随后战争年代,美军用间断方式派第五航空队轰炸朝鲜西北部的铁路,派远东海军舰载航空兵轰炸从平壤到元山的横向铁路,以及从定州到元山到平壤的纵向铁路,派远东指挥部飞机轰炸平壤、顺川、新义州、宣川等主要铁路桥梁和重点线路,企图完全切断朝鲜铁路运输线,窒息志愿军的前线部队。在敌机疯狂的破坏和封锁下,朝中铁道部队在志愿军防空部队的配合下,表现出特别的英勇顽强和超人的克服困难的毅力,在“随炸、随修、随通”的口号下,两年多来修复的桥梁,总长度等于北朝鲜桥梁总长的两倍半,修复的线路比我国成渝铁路还长100多公里,到停战以前朝鲜的铁路运输线,已强大到不仅可以保证朝中前线部队粮食、武器弹药得到充足供应,还能保证朝鲜政府战时经济运输计划的完成,成为名副其实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迫使敌人不得不承认他们“绞杀战”的失败。

黄振荣
爸爸黄振荣时任志愿军铁道兵三师代师长,带领部队在朝鲜东部战线抢修铁路中功不可没,被选为志愿军代表团成员,于1952年9月中旬回国参加祖国成立三周年国庆,并接到毛主席请帖,参加国宴。




国庆过后,爸爸在北京军队医院治疗战争留下的战伤,和给他治病的主治军医周兰聊起了天,当问到周医生有没有结婚有没有对象时,周医生告诉爸爸,她1941年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参加党的外围组织“团结救国社”,和同学潘田一同参加了革命,并相知相爱,确定了恋爱关系。1944年毕业后,两人分赴不同抗日战场,由于战争残酷,两人失去联系,但她仍信守两人分手时的诺言,要等到潘田相聚完婚,这一等就是八年,从抗战经解放战争等到抗美援朝,潘田仍无音信,周兰军医对她本人以后的打算,向爸爸表白,还要等,一定要找到潘田,兑现两人离别时的诺言。
周兰军医还向爸爸黄振荣提出,由于爸爸在部队时间长,战友多,让爸爸帮助她寻找一下潘田。
爸爸说:“也许是巧合吧,我师在朝鲜,师里总工程师就叫潘田,但世上不会有这么可能的巧合,有时间我帮你侧面问一下,如不是你要找的潘田,你也不要失望,这么多年了,同名的人也会有,我会再帮你找。”
随后,爸爸黄振荣通过军线电话打到了朝鲜,找到了潘田总工程师,先问了铁路抢修情况,然后侧面对潘田说:“我在祖国挺好,您岁数也不小了,我想给您在国内找个对象,行不?”对潘田进行了试探。
潘田总工程师在朝鲜军用电话另一端,向爸爸坦露了心中的秘密:他在南京上学参加我党地下工作时,和一个叫周兰女同学确定了恋人关系……
潘田的讲述和军医周兰回忆完全一样!潘田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今生要等周兰,别人不娶”。
爸爸静静地听着,被他俩爱情深深感动着。
事后爸爸并没有告诉潘田他巧遇到周兰的事情,一个大胆的设想已经在他的酝酿之中。
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军人没有命令,是不能随便入朝的。爸爸也不例外,爸爸是老红军又身为残废军人,身体不好,要想治战伤,在北京有军队医院、在朝鲜铁道兵三师有卫生队,带军医入朝治病,是不允许的。
爸爸要想办成的事,自有他自己的办法。
1952年,爸爸参加国庆典礼后,返回朝鲜,在丹东中国边境检查站,他身边站着一个穿志愿军军装的女军官,她就是周兰军医。但她此刻的身份是志愿军铁道兵三师文书。
送爸爸的车辆顺利通过鸭绿江大桥,经过中、朝两地边境检查站,一路畅通无阻,沿着临时停火的朝鲜公路,通过朝鲜新义州,驶向志愿军铁道兵三师师部驻地(师部驻地是一列军列)。
在欢迎爸爸归来的问候声中,总工程师潘田吃惊地睁大了双眼,他失散八年的恋人周兰竟然跨越边境线出现在他的面前!潘田总工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激动之情无以言表。而我的爸爸、师长黄振荣策划的战地重逢恋曲,无疑成为朝鲜战场上铁道兵的浪漫传奇。
潘田叔叔等了周兰阿姨整整八年,令人动容。这份来自铁道兵专注与执着的美好恋情,最终在抗美援朝的炮火声中、在我的师长爸爸、我的妈妈和战友们的祝福声中、在朝鲜志愿军三师的驻地军列上举行了意义非凡的战地婚礼,还不懂事的我,也是这场特殊婚礼的见证人……

作者黄黎,西安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正教授)。 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客座教授。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与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编写《黄振荣传》、中国驾驶员全书《黑龙江垦区卷》等书。多篇散文刊登在国家与省刊物上,并被多家网站转载。曾任黑龙江省公安厅垦区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多次被授予省交警系统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曾获公安系统三等功三次及多次嘉奖。
责编:槛外人 202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