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酒·我
文/宋冬梅
我的祖父宋祥生,1933年9月2日生于山东曲阜,2005年6月19日去世,想来已有二十个年头。祖父生前酷爱喝酒,于酒,有着很多故事。每每想来,依然历历在目。说起酒,就不由得想起祖父,想起他在世时有关酒的种种情景。
祖父14岁时,全国还未解放,在村里当儿童团长,后考入曲阜师范,但是曾祖父认为“父母在,不远游”,未能成行。16岁,颇有主见的祖父背着家人,到农村信用社参加工作,左肩背步枪,右肩背账本,辗转在邹东一带,最后在邹东小镇城前安家落户。
我的父亲兄弟姊妹五人,是家中长子。我作为祖父第二代传人中的第一个孩子,深得祖父宠爱。父母整日忙碌于“亦工亦农”的活计,年幼的我便跟祖父母一起生活。有时祖父会把我抱上那辆“大金鹿”去镇上赶集,带回满满一桶酒,并给我买一些平时在村子里见不到的好吃的。祖父到外地出差时更是不忘给我带回漂亮的衣服和精美的糕点,这可是没少引得小伙伴们的羡慕……
从我记事起,每天傍晚,夕阳西下,霞光撒满了石头墙的小院,我独自坐在小马扎上,被晚霞照得满身通红,手里胡乱地翻动着父亲给订阅的《小葵花》等待祖父下班回家。祖父饭前照例拿出酒桶倒满一盅端在手上,像是进行某种庄重的仪式,一小口一小口地啜着,轻闭双眼,抬头,口中发出“啊”的声音,细细玩味着,看那神情仿佛进入仙境一般……
年幼的我着实迷惑,那盅里透明的水水儿到底有什么魔力?让祖父如此痴迷?祖父望着我不解的小脸,趁祖母不注意,用筷子蘸一下杯中之物,笑呵呵地点到我的嘴巴里,看着我“哇”地一声往外吐,祖父不禁哈哈大笑。祖母看见了,不断地嗔怪着。农家小院里,日子在扑鼻的酒香里缓慢而幸福地往前走着……
后来叔叔姑姑们在城里参加工作条件好点了,每次回家都给祖父买瓶装的酒喝。邹东地区喝酒,大多有“留财根儿”的习俗,即不把酒瓶里的酒倒光。祖父爱喝酒,且酒量颇大,据说曾经可以“一斤不倒”,于是留下的“财根儿”特别多。经年累月,家里的柴草堆和院墙之间,齐齐地码了一排足有一米高的酒瓶子。
在祖父的蘸酒“启蒙”下,我对酒也有点跃跃欲试了。有一次,我鬼使神差地带着弟弟,偷偷地跑到柴草堆下,挨个儿把空酒瓶翻了个遍。虽然开启状态下的“财根儿”味道是没剩下多少了,但是将每个瓶子用两张稚嫩的小嘴巴“检阅”了一通后,嘿!这一回已不是“启蒙”阶段了,我和弟弟喝得小脸红扑扑的,小脑袋也晕晕乎乎,云山雾罩的感觉,睡了整整一个下午。现在想起,还是让人忍俊不禁。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因工作需要,祖父转到镇驻地上班,我也一同到镇中心小学读书,依然与祖父母一起生活。那时,家里有一台17寸的黑白电视,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正在热播。不久,荧屏上的“六王爷”李丁竖起大拇哥,大声喊着“天地之间,好酒钢山”的广告,每天数遍在小院里久久回荡着。
每隔十来天,祖父就会悄悄塞给我两张大团结,朝着集市的方向努努嘴。我便心领神会,颠颠儿地跑到街上,买来两瓶“钢山特曲”。剩下的钱,作为“跑路费”纷纷飞进我那个绿色小房子的储钱罐。
三九天,门外飞雪,北风呼啸。暖意融融的火炉旁,我熟练地将滚烫的开水倒入一个大搪瓷缸,然后将玻璃酒壶注满酒,最后把酒壶稳稳当当地放进去。少顷,氤氲的热气迅速把玻璃壶包围,变成细细的水滴淌了下来。水的温度传给水一样的酒,把酒的热烈慢慢地激发出来,进入祖父的口中,产生快乐的灼热感,轻咂的嘴唇,跃动得满屋生香,让人看着真是美了!
听祖母说,祖父年轻时是不喝酒的,留着分头,着标准的中山装,胸前口袋插着钢笔。即使今天看他生前的照片,也是帅哥一枚。然而,在上世纪那个风雨如晦的岁月里,祖父在劫难逃,被强行划为地主成分,生性好强、耿直的他,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于是胸前整天挂着个牌子,戴着高帽子,被红卫兵抓着头发游街,一度绝望至极,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好在终于“平反”了,死了一回,又活了一回,熬了过来。打那起,祖父学着喝酒了,一喝就是三十年,从未间断;打那起,祖父把头发全部剃光,再也没蓄发过,从未间断。个中缘由,想必是他想让人生从头开始吧?我还想他是要用那杯中之物带来的迷醉的欢愉,聊以稀释狂乱的岁月带来的浓浓悲意。
祖父离休前夕,突患脑血栓,头疼难忍。大夫询问病史,最后找到了病根儿──有一年下暴雨,村里、镇上被洪水侵蚀得沟满河平,不少的河堰决口了。祖父作为管区书记带头去一线抗洪,眼看堵不住了,其他人都胆怯跑开,倔强的祖父跳到决堤处,想用身体堵住湍急的河水,结果被涌上来的浪头冲得很远很远,同事们见状刚忙回来一起抗洪,自己却就此埋下了病患。
可能是和酒的缘分吧,2002年9月份我到钢山酒厂参加工作,平生第一次领工资后,我征求父亲的意见送给祖父点什么礼物,父亲没有直接告诉我,而是给我讲了一段往事:一次,祖父去济宁开会,顺便去看在那里上班的二叔。二叔是出了名的孝顺,见到祖父后自然十分欣喜,花光当月工资请祖父下馆子、看电影,回来后祖母询问二叔招待得可好,祖父闷声说了句:“不孬,就是没酒……”
我恍然大悟,在酒厂工作买酒还不方便?赶紧买两瓶了59度的粮食精,兴冲冲地给祖父送去。祖父看到我提着酒进门,满脸的笑意,连声说:“管,没白疼俺大孙女呀,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哈哈哈……”未到饭点,祖父便迫不及待地又端起那个油光泛亮的酒盅,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闭眼好一会才咽下,喃喃道:“嗯,有嚼头!好酒!”从此,每次年节送给祖父母的礼物自然也是少不了钢山酒了。
祖父辛劳一生,颐养天年时却病魔缠身,于2005年离世,享年72岁。每当看见父亲端起酒杯,像祖父那样喝酒的时候,我就想起祖父在世时,饭桌上那讨好的眼神:“再倒点也……”一阵酸楚不由得涌向心头。
转眼间,祖父离开我们近二十年,每年总有一两次梦到祖父,梦见他老人家慢慢地端起酒杯,闭眼细品、仰脖下咽的情景。祖父用过的酒壶还在,我的储钱罐还在,然而再也看不到您美美地喝酒了。睹物思人,我不禁心绪万千而眼泪涔涔了。时光不紧不慢的流逝,您的外孙已是13岁的少年,饭桌上,您的儿子拿酒引逗我的儿子,我们家和酒的故事在温馨的延续着……
爷爷,明年清明,我依旧会带着您最喜欢的“粮食精”去看您。爷爷,我想您了……
作者简介:
宋冬梅,女,1980年5月出生,山东邹城人,企业员工,自幼喜欢文学,一直在努力的路上……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请勿投已发布在其他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作品。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