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激流》
第二十三幕:天崩地裂时
(由 余华 / 王安忆 执笔)
(余华 执笔)
公元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二十八分。
林浩正趴在1706室的电脑前,调试一段新的接口协议。他刚觉得一阵莫名的、毫无来由的心悸,像是有只手攥住了他的心脏,猛地一拧。
然后,桌子开始晃动。
不是错觉。
桌上的水杯首先发出了轻微的、咯咯的碰撞声。紧接着,显示器开始摇晃,机箱发出嗡嗡的共鸣。墙壁,地板,整个大楼,都开始了一种低沉的、令人牙酸的呻吟。
“地震!”陈其刚从广州回来,正瘫在椅子上补觉,猛地惊醒,声音都变了调。
韩梅反应最快,她已经站了起来,脸色煞白,但声音却出奇地镇定:“快!桌子底下!或者承重墙角落!”
没有时间思考。求生的本能驱使着他们。林浩几乎是连滚爬爬地钻到了那张最结实的、放着主服务器的桌子下面。陈其和韩梅也各自找到了遮蔽物。
晃动在加剧。天花板上的灰尘簌簌落下,灯光疯狂地摇摆,忽明忽灭。外面传来了玻璃破碎的巨响,汽车警报器刺耳地鸣叫起来,混杂着远处人们惊恐的尖叫。整个世界仿佛成了一个被巨人攥在手里猛烈摇晃的沙盘。
林浩蜷缩在桌下,双手死死抱着头,听着外面如同世界末日般的轰鸣和建筑结构发出的、仿佛随时会断裂的嘎吱声。他从未如此清晰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自然的狂暴。他想起昨天还在为一段代码的效率纠结,为投资人的态度烦恼……在这一刻,那些都显得如此可笑和微不足道。
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爸,妈,你们在哪儿?还好吗?
(王安忆 执笔)
晃动持续了不知道多久,也许只有几十秒,却漫长如同一个世纪。
当那毁天灭地的摇晃终于渐渐停止,世界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死寂般的平静。只有远处依然传来的零星警报和哭喊,证明着时间没有停滞。
三人从遮蔽物下小心翼翼地钻出来,满身灰尘,面面相觑,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劫后余生的惊恐。办公室一片狼藉,显示器倒了好几个,文件和杂物散落一地,墙壁上出现了细微的裂纹。
“手机!快看看新闻!”陈其第一个反应过来,声音沙哑地喊道。
没有信号。
座机也没有任何声音。
网络断了。
他们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仿佛被那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掐断。
林浩冲到窗边。楼下街道上,惊慌失措的人群在奔跑,车辆堵塞在一起。更远处,有黑色的烟柱升起。这座以效率和连接著称的城市,在这一刻,陷入了信息孤岛般的混乱与无助。
“必须做点什么!”韩梅看着窗外混乱的景象,轻声说,但语气异常坚定。
林浩猛地转过身,目光落在了那几台虽然歪斜、但指示灯依然顽强亮着的服务器上。他们的“溪流”系统,因为部署在多个地理位置的测试节点上,或许……或许还有部分网络链路是通的?即使不通,他们本地存储的海量地图数据、应急知识库、以及那个刚刚完成初步测试的、用于异构网络通信的备用协议……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疯狂滋生。
“其哥!韩梅!”林浩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我们的‘溪流’……我们的架构本来就是分布式的,抗单点故障的!现在,整个网络都可能瘫痪了,但我们这些分散的节点,也许还能组成一个临时的、局部的通信网络!”
陈其的眼睛瞬间亮了:“对!对!哪怕只能传递最简单的文本信息!哪怕只能提供离线地图和救灾指南!”
“我们需要电力,需要网络接入点,哪怕只是一个微弱的信号!”韩梅已经快步走向服务器,开始检查设备状态,“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服务器,变成一个临时的信息中转站和资源站!”
没有犹豫,没有讨论。在巨大的天灾面前,个人的恐惧和渺小,化为了某种更强大的、想要连接、想要援助的本能。他们迅速行动起来,清理障碍,检查设备,尝试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寻找与外界的连接。
1706室的灯光,在经历短暂的熄灭后,再次亮起。在这片因灾难而陷入黑暗和混乱的城市中,像一粒倔强燃烧的星火。
代码不再是冰冷的指令,数据不再是虚拟的洪流。
在这一刻,它们成了寻找生者的坐标,成了传递希望的绳索,成了在天崩地裂之后,人类试图重新连接、彼此守望的——
最初的火光。
---
【本幕终】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