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
王庆耀
七秩风华铸锦章,天山南北尽朝阳。
屯兵戍守安边境,大漠风云映碧苍。
棉海翻波铺雪浪,果园溢馥满庭芳。
坎儿井水滋千亩,塔里木河连万疆。
西域名山承古韵,楼兰故地焕新光。
葡萄架下歌萦耳,艾德莱斯舞绽光。
博望遗踪今尚在,驼铃再响韵流长。
油田钻塔凌霄立,戈壁风车发电场。
专列畅游天路上,行程随地一诗囊。
且看丝路宏图展,各族同心向远方。
鉴赏:编委:远程
诗人王庆耀先生的这首七言排律诗,以磅礴的笔触描绘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的辉煌成就,融合了历史底蕴、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与现代发展,展现了新疆的独特魅力与时代精神。
以下从主题、意象、情感与艺术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一、主题:历史与现实的交响
诗歌以“七秩风华铸锦章”开篇,点明新疆成立七十周年的主题,将历史沉淀与时代成就交织。“天山南北尽朝阳”以自然意象象征新疆的蓬勃生机,暗示从历史走向光明的历程。全诗通过屯兵戍守、棉海果园、坎儿井水等意象,既追溯了新疆的军事、农业、文化根基,又展现了油田、风车、天路等现代建设,形成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二、意象:多元与和谐的画卷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天山南北尽朝阳”以天山为地理标志,朝阳象征希望,奠定全诗的昂扬基调。
“棉海翻波铺雪浪,果园溢馥满庭芳”通过棉田与果园的意象,展现农业繁荣,同时“雪浪”“庭芳”赋予画面诗意美感。
“坎儿井水滋千亩,塔里木河连万疆”以水利工程与河流,凸显新疆在干旱环境中的智慧与生命力。
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西域名山承古韵,楼兰故地焕新光”将西域历史与当代发展并置,楼兰的“新光”象征文化复兴。
“博望遗踪今尚在,驼铃再响韵流长”以张骞(博望侯)的遗迹与驼铃声,串联丝绸之路的古今,体现文化延续性。
现代与传统的共生:
“油田钻塔凌霄立,戈壁风车发电场”以工业意象展现新疆的能源地位,而“葡萄架下歌萦耳,艾德莱斯舞绽光”则通过歌舞与服饰,凸显民族文化的鲜活。
“专列畅游天路上,行程随地一诗囊”以铁路旅行喻现代交通,同时“诗囊”暗示新疆处处皆景,体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三、情感:自豪与团结的赞歌
诗歌情感层层递进:
开篇以“铸锦章”表达对成就的自豪;
中段通过“屯兵戍守”“棉海果园”等细节,抒发对建设者的敬意;
结尾“各族同心向远方”以民族团结升华主题,呼应“丝路宏图展”,展现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战略意义。
全诗情感饱满,既有对历史的敬畏,又有对未来的憧憬。
四、艺术手法:工整与生动的统一
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作为七言律诗,全诗严格遵循平仄与对仗。如“棉海翻波铺雪浪,果园溢馥满庭芳”中,“棉海”对“果园”,“翻波”对“溢馥”,工整中见灵动。
意象密集,画面感强:
每句均含具体意象,如“塔里木河”“艾德莱斯舞”,形成视觉与听觉的立体画面,使读者如临其境。
时空交错,结构严谨:
诗歌从历史(博望遗踪)到现实(油田风车),再到未来(丝路宏图),时空跨度大却层次分明,体现作者的谋篇布局能力。
五、总结:新疆的史诗与时代精神
王庆耀的这首诗,既是对新疆七十周年的礼赞,也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诠释。通过自然意象、历史符号与现代建设的交织,诗歌展现了新疆从“边陲之地”到“开放前沿”的蜕变,同时以“各族同心”点明民族团结的核心价值。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热烈,是一首兼具文学性与时代性的佳作。
